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的童年走过的岁月,那些年,没有“光头强”,没有“喜洋洋和灰太狼”,更没有“卡通猫”和“芭比娃娃”。下午放学之余和节假日, 小伙伴们便聚在一起摔泥巴、打水漂、滚铁环、捉迷藏,乐此不疲。但最令我和小伙伴们痴迷的,还是那手掌般大小的“小人书”,那花花绿绿的“小人书”摊,常令我们流连忘返。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是一种以多幅画面连续呈现一个故事或事件过程的绘画形式。 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的文字,再配以生动的画面,把人物表情和景物形状描摹得栩栩如生,令人百看不厌,欲罢不能。一本本花花绿绿的“小人书” 就像一扇扇打开新奇世界的窗户,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带着绮丽的梦想在童年的天空自由翱翔。
我的堂哥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他家里珍藏了很多“小人书”。在那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晚上去堂哥家看“小人书”的时光是每天最快乐和充实的时光。
冬日的夜晚,窗外寒风呼啸,室内暖意浓浓。每天晚饭后,我便邀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准时来到堂哥家。 堂哥看到我们到来异常高兴, 他把几盏用墨水瓶和牙膏壳做成的煤油灯同时点亮,灯花盛情地怒放着,矮小的土砖房顿时变得特别明亮。 我们把小脑袋齐刷刷地凑在煤油灯的四周, 目不转睛地翻看着桌子上的“小人书”,很快就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全然不顾脸颊、鼻孔、眼眉、嘴角被煤油灯的烟熏得漆黑透亮,成了一群可爱的“小花猫”。碰到看不懂的,我们便请教在一旁改作业的堂哥,知识渊博的堂哥便耐心给我们讲解。
在堂哥家里,我读到了《鸡毛信》《小兵张嘎》《红岩》《铁道游击队》《地道战》《林海雪原》《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三毛流浪记》《八仙过海》等“小人书”。 一本本图文并茂的“小人书”如同一位位良师益友,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精忠报国的岳飞,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视死如归的江姐,机智勇敢的刘洪……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小小年纪的我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从那时起,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在我心底悄悄萌芽。
记得有一年“六一”儿童节,父亲为了奖励我期中考试语文得了99分,特意把我领到集市上,给我买回了垂涎已久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成套“小人书”,外加六根老冰棍。 我拉上好友春生和二狗子躲在禾秸堆里放开肚皮尽情享受了一番,后来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了好长时间。
岁月荏苒,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网络的兴起,烙满童年温暖记忆的“小人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春节前夕,因为老屋拆除重建,我和弟弟在阁楼里翻出了一箱纸张已发黄的“小人书”,犹如重逢久违的老朋友,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抚摸着熟悉的封面,昔日和小伙伴们凑在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阅读“小人书”的美好时光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怀念与“小人书”相伴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