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宛艺 陆翔 图/资料
目前电梯的使用寿命一般在15年左右, 如果居民楼内的电梯上了“年纪”,那么安全保障也会成为一大问题,这正是不少小区内的电梯所面临的“窘境”。
智慧电梯的“全天候”应用场景
在华泾镇盛华景苑居民区, 已有9年历史的电梯都被安上了“智慧大脑”,它能够在电梯运行出现问题之前防患于未然, 通过“自我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自动提醒后台的维护人员及时上门维修,确保乘梯人的安全。哪怕是电梯万一真的出现故障, 它也能在第一时间触发联动处置。同时,“聪明”的电梯还可以阻止电动自行车的违规上下电梯行为, 一旦有电动自行车被推入,电梯立刻会发出尖锐的警报声,电梯门则会保持打开状态。
以上场景正是上海数字化治理具体而微的体现。据了解,智慧电梯应用场景已在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率先上线运行,这些加装了远程监测装置的电梯解决了市民广泛关注的电梯应急处置等问题。 华泾镇平安办主任李政表示,华泾镇正以数联、物联、智联实现城区平安建设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以及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
据了解,随着“一网统管”的新功能上线,上海众多电梯都有了这样的“智慧大脑”。事实上,智慧电梯应用场景接入了“一网统管”后,市智慧电梯平台的信息将同步推送至“一网统管”平台, 在救援人员调度失败或救援人员无法及时完成救援时,将通知故障电梯所在街镇和网格,协调网格内的市场监管所、房办、平安办、居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处置。 市智慧电梯平台还将对应急处置全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 督促电梯维保单位规范救援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耳聪目明”的安全屏障
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一直是盛华景苑居民区和其他众多小区由来已久的治理难题,同时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 为此,盛华景苑对小区所有电梯安装“智慧大脑”,不仅实现了对电动自行车入梯进行智能预警, 还能实现主动推送大数据风险预警信息, 将如超速、非平层停梯、门区外开门、急停等风险问题实时送达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单位。 更重要的是,“大眼睛” 对于电动自行车可实现精准拦截, 而对于婴儿车、 轮椅等其他代步工具,则一律“绿灯”放行,小区居民再也不必担心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而引发火灾。 智慧电梯的内屏还会滚动播放垃圾分类、疫苗接种、防范诈骗等多个公益宣传视频, 实现了精神文明宣传进电梯, 同时也让其成为了小区的安全屏障。 此外,盛华景苑还通过建设“绿能”智能充电场景,实现了飞线充电等小区难题的安全风险治理。
李政表示, 华泾镇还在全面推进在养老院、高层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防智能感应设备的安装,进一步完善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加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能级, 以智慧消防筑起安全“防火墙”。
智能甄别化解“老大难”问题
华泾镇盛华景苑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卓君介绍, 电梯能够精确统计进出的人次,发现异常便会进行预警,居民区里的群租“老大难”问题也一并获得了缓解。
盛华景苑已建成基于“货车”智能甄别、“租户”智能识别的群租智能感知场景。 依托“一网统管”智慧社区建设提供的技防手段,建立群租整治网格平台, 对小区所有房屋情况盘清并接入平台,通过“动态+静态”分析,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人员变动、异常报警等情况,利用平台大数据赋能,为精准打击群租助力。
如今,技术在不断迭代,场景在不断开发。在推广智慧安全小区管理系统的大数据、 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背后,是一张“人数协同”的大网,即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让“一网统管”直达治理的“神经末梢”,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的格局。 华泾镇也正以这个超大型社区为样本,探索数据在基层社区的综合共享机制,通过智慧社区建设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效的新路径。“系统的迭代更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更‘适用’。 ”李政介绍,街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品质获得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然就会放大,“我们在营造物理空间的同时更营造了舒适的心理空间,市民向上、向善、向美的追求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