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我带孙子去逛市百一店。 途中,我对孙子介绍了市百一店设计者的故事,他是留学美国的华人建筑家关颁声先生,1936年元月开张营业时叫大新有限公司, 是远东最大百货商店。 大新公司与新新公司,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合称南京路四大公司。
步入装修一新的市百一店,我们来到儿童玩具楼面, 孙子放慢了脚步,瞪着好奇的眼睛来回扫描,尽管家中已有很多玩具汽车,可他执意要买一辆磁悬挂浮高铁,我欣然应允,他笑眯眯地说:“奶奶,今天我真快乐。 ”
买完玩具,我们来到七楼“100弄文化空间”和“手礼体验店”,这里吸引着大家前来轧闹忙, 感受一下上海城市几代人所传递下来的生活温度。 走进或深或浅的巷子,复古造型的路灯,红色、灰色的清水砖墙体, 整整一层楼面改造成经典的上海弄堂。 老弄堂生活展透出一股老上海的风情。 弄堂深处还专门设置了一处文化空间,28吋的凤凰自行车、宝石花手表、三五牌台钟、蝴蝶缝纫机、海鸥照相机、手摇留声机等几大件上海名牌,以及英雄钢笔、的确良假领头、雪花膏、光明冰砖等各种老名牌,配上声光电,恍如隔世之感, 耳边仿佛响起了弄堂里孩童喧闹的嬉笑声和家长里短的喧哗声。
从展览的橱窗里, 我看到了时代的印迹, 当初结婚最时髦的三大件不再需要凭票,买衣服不再需要布票,买糕点和大米也不再需要粮票, 你只要在手机上点击一下,不久快递小哥就会送上门。
回望40年前改革之初的生活,感叹时代的飞速变化,感激生活的文明进步,展览充分展示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的源头与传承。
展览中有张邓小平买铅笔的照片吸引了我,那是1992年2月,我的先生在警卫局工作,当年他们一起陪同邓小平来第一百货商店视察,小平为孙子购买了铅笔和橡皮。 在市百一店工作舅妈告诉我,那天是元宵佳节,晚上8点许,邓小平精神矍铄地来到南京路第一百货商店,作为普通顾客的身份,购买了铅笔和橡皮。 全国劳动模范马桂宁有幸接待了小平同志,从柜台里挑出了最好的“中华牌”铅笔,一共四封,每封十支,以及四块红色的橡皮, 用土色的纸包好。 小平同志接过纸包,摸摸口袋没有带钱, 拿过女儿递来的10元钱, 笑着说:“几十年没有亲自花过钱了。 ”
小平同志参观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后的第二年,市百一店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我带着孙子出门来到手礼体验店,也给他买了中华牌铅笔,以及专业素描绘图纸。 我对孙子讲说:“从现在开始,你每周末来奶奶家, 要写日记和临摹画。 ”孙子攥着铅笔说:“好的,我最高兴啦! ”随后,我又带他去8楼书店,在悠扬舒展的旋律背景音乐下, 静心看书,可谓是精神大餐。
市百一店一直是我最喜欢逛的商店,孩提时代老妈陪我们姐弟三人经常光顾这里, 给我们买过布娃娃和小汽车。 我谈恋爱时,与男朋友也最喜欢逛市百一店, 有次来到市百一店三楼楼面,我放慢了脚步,看中模特身上穿的一件黑色领子和袖口翻拉毛中长棉风衣, 营业员讲是法国巴黎伊都锦牌子,只有最后这一件了。 营业员热情地取下来,我套上后来到镜前比量一下,挺合适的,男朋友也觉得不错。 营业员瞪大眼睛说:“都牌很贵的,要400元一件。 ”男朋友毫不犹豫地当即拍板,拿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潇洒地交给营业员。 这件黑棉风衣伴我走过了30多年, 至今还保存完好。
最爱市百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