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记者 张文菁 图/资料
上海地区票房破亿、目前总票房已超2.5亿元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自去年12月24日上映后便刷爆了朋友圈,老白、老乌和三位上海女性的故事引发的话题不断, 也创造了沪语电影口碑和票房的神话。近日,片方宣布延长放映至1月31日除夕夜,而该片的编剧、 导演邵艺辉携电影无障碍版亮相天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多位视障观众在原汁原味的现场解说中体验了一回《爱情神话》。
【无障碍电影受观众好评】
无障碍电影指的是为普通影片撰稿,配上画面解说词,由配音人员进行现场或后期录制合成后,提供给残障人士观看的一种电影版本。 以往一部电影的无障碍版要等到片源下档入库、版权开放后才可以进入制作流程, 一般至少在新片上映半年以后,此次在影片出品方和导演邵艺辉的支持下,天平街道和相关公益组织争分夺秒,视障观众得以在院线放映档期内就共享到了这部坊间热片。
“从我们拿到影片到审阅定稿只用了5天时间,我们夜以继日地把上万字的稿子赶了出来,就是为了让视障观众可以及时欣赏到这部电影。 ”无障碍版本制作方、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韩颖告诉记者。
低视力患者侯先生已是二刷这部电影了, 他本来以为商业片无障碍版本的上映会有一定的时间差, 但是周围亲朋好友的热议让他实在等不及,索性自己就先进影院听了个大概。“我第一次观看《爱情神话》是和我的妻子一起在美罗城自己买票看的,实际上现在回想起来, 我也有20多年没有买过电影票看电影了,那次观看的画面比较模糊, 主要听演员的对白,而这次解说词配合画面则相当好,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让我更加全方位地体验了一次,非常感谢志愿者团队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广大视障观众提供了这么好的精神食粮。 ”侯先生意犹未尽,搜罗出了各种关于《爱情神话》的影评、资讯,发在自己的盲人朋友群里,同朋友们一起分享。
家住浦东周浦的裴女士在放映当天的早上特地花了近两个小时时间,带着导盲犬但丁乘地铁来到了天平放映点,看过多部无障碍电影的她,对当天的现场解说赞不绝口,“沪语的旁白非常亲切,对画面描述解释得非常到位,看得出来制作团队对于无障碍的旁白要求非常高。 对视障者来说, 我们的视觉就是音色、音响、语言,我觉得各方面都非常舒服,已经是最佳状态了。感谢天平街道和志愿者们的用心, 让我们有了一场如此生动、直观的现场体验。 ”
【衡复风貌区催生创作灵感】
在影片放映后的交流环节中,视障观众与90后导演邵艺辉热烈互动。 一位来自山西的年轻导演为何能够如此精准地描绘出梧桐树下上海中年男女的生活与情感困惑,视障观众对于这一问题十分好奇。
“我和上海的关系不像上海人和上海的关系那样紧密和感情深,我觉得这是肯定的,但是有时候感情过深会让人在写作或创作的时候容易陷在一个事件里,所以我觉得一方面作为一个外来者看待上海可能会客观、 冷静一些,我故事里的人物不是特别完美,而这座城市也不是特别完美,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另一方面,相对本地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忽略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他们就是这样长大的,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说不太罕见或者是觉得很正常无所谓了,但对我来说有些东西就会很新鲜, 比如说去菜场买菜的人都是男性, 我以前也总是去广元路菜场买菜,而这座菜场正好就在这里的楼下。我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因为在北方肯定不是这样的,所以我很喜欢捕捉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邵艺辉告诉记者。
在来到上海后的五六年间,邵艺辉一直租住在衡复风貌区,在方圆两公里内,有她自己的柴米油盐,记录了她眼中的各色人物,积累着她对这座城市的观察和感知,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其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地。
“这里的生活舒适度非常高,走两步就有一个便利店,而便利店中也售卖咖啡,其实我之前经常在便利店里买咖啡,10-15元便能喝到很好的咖啡,同时这一区域也是各种人聚集的地方,外国人和外地人都会来到这里,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也会有很丰富的社交,我觉得这样很好。 对于创作来说,我觉得这里拥有很好的土壤。 ”邵艺辉表示。
【制作团队力求尽善尽美】
当天播放的《爱情神话》无障碍版是片方专门为此次活动提供的版本,出于版权保护的考虑,画面上特别留有出品方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授权的水印。 为了让视障观众在黑暗中同步“观看”这部佳作,在接到活动承办方上海志领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的私信邀约后,导演邵艺辉立即给出了回应。
“其实我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私信, 其中大部分我也都没有回复,但是我觉得一方面我的电影中提到了天平街道; 另一方面这个活动也十分有意义,过去我也没有特别了解过视障人士的观影,所以我就和出品公司说了这件事,而他们也觉得十分有意思,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
在拿到了片源后,为了让这部沪语电影尽可能“保真”,制作团队选择了以沪语为主进行画面解说,而在近两个小时的影片“同声传译”中要环环相扣,精准地描绘出人物性格和影片气氛,由此带来的难点也很多。
“难点就在于在电影中那些没有对白的地方, 要争分夺秒地把解说词嵌入进去,同时要做到声画同步,让文字跟着画面一起流动,并做到精准。 ”韩颖告诉记者, 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换位思考,“要写视障观众听得懂且好听的文字, 并能让从普通人到知识分子都要觉得好听好懂, 要做到这一步其实是特别考验制作团队的。 ”
当天担纲现场解说的李元是专业配音演员,一开口就先声夺人,但即便如此, 他也坦言面对如此短的准备时间, 自己的压力还是大到影响睡眠,“不仅是对语言, 而且对你的眼力、反应能力、 心理素质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要保持高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 ”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切换也增加了难度系数,李元告诉记者,好比“悻悻地离开” 怎么转换可能就要想很久,现场配音没有这么多时间,所以要提前做精细的准备。 前一天他花6个小时模拟了两遍全片解说,当天早上7时就开始禁食禁水,以确保电影播映的两个小时内能够守住演播台。
“这是一种特殊的创作,不可以过多渲染,但是一些细节描述又必不可少, 因为其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所以无论是文案还是配音,我们都重新进行了一次学习,我觉得不管时代发展成什么样, 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认真做脚本做功课和以前我们做译制片配音是一样的。“李元说。
据了解,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从2016年创办至今,已完成了300多部无障碍电影的制作,通过市残联的“阳光院线”服务全市200多个放映点。 韩颖表示,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片方和机构,可以像《爱情神话》剧组一样,不仅重视普通观众,也关注到视障、聋人等特殊观众,让更多好电影在档期内就能够授权公益制作团队进行制作,使所有观众都能及时共享观影的乐趣。“一部电影只有面向了所有的观众,包括普通人士和残障人士,才是一部接纳所有人、 有温度的作品。 ”韩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