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会雄
本报讯 在10月22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上, 记者获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到93.6%、10年总生存率达到82.6%。 乳腺癌临床诊治和研究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据介绍, 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首先, 科室积极践行并通过各种学术会议和平台, 向全国倡导推行乳腺癌诊治全流程的规范, 依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平台, 每2年更新发布一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1年版指南与规范在日前最新发布。 第二个原因是乳腺癌的实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贯彻很到位。 医院依托每周一次的乳腺癌多学科病例讨论, 以及浦东院区的乳腺癌多学科门诊和多学科综合病房, 将多学科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治疗全过程,“一站式”解决患者问题。
近些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直在倡导“不让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治疗理念,通过保乳手术以及乳房重建手术, 在兼顾乳腺癌疗效的同时,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康复。
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早在2004年便已经开始乳房重建手术, 目前已经成为医院乳腺中心常规手术之一。“手术起步时期, 选择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比例不足2%,然而经过17年的发展, 从这项手术获益的肿瘤患者比例增长约6倍。多年随访数据证实,乳房重建手术的5年生存率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院副院长吴炅教授说。
近些年, 科室团队针对乳腺癌中最“凶险”的一个分类———三阴性乳腺癌发起了持续攻坚。“科室始终贯彻基础研究‘源于临床,高于临床,回归临床’的理念,并基于这个基础临床转化的良性循环,才让‘复旦肿瘤’三阴性乳腺癌系列研究不断涌现。”邵志敏教授介绍道。
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队列,发现了中国三阴性乳腺癌独特的突变谱特征。基于大数据,科研人员将三阴性乳腺分为四个分子亚型(即“复旦分型”),进而提出了“基于复旦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达到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在全球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五年总生存率 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