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秋生 题图、题字/黄珈玥、相海勇
之后最少两个月的时间里, 陆志刚觉得食不甘味、眼冒金星,两脚走路打飘飘……这回,身体真是大伤元气了!毕竟在他的血管里, 先后抽出了14000多毫升的血液。 我们常说, 大自然不注意保护, 资源早晚一天会枯竭。 何况一个人的身体。
说到这里,眼前的这位八尺汉子,情不自禁地拾起桌上的纸巾, 轻轻地擦拭起两眼淌出的泪水。 他何尝不知超龄超倍献血对身体的伤害之大……但陆志刚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悦色,说:“我的血和别人不一样,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我的血治疗白血病人最有效, 我知道这是上天赋予我的‘特异功能’,我也甘愿用这份特殊功能去救更多的人。 只要能救人,就算有一天我死了也绝不后悔……”此后红十字会拨通他的求救电话, 他仍然义无反顾:“只要能救命,我马上来……”
自己脚上的袜子穿破了好几个洞就是舍不得换,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却总是慷慨解囊……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几十年如一日,陆志刚一直记住毛主席的这句话。
于是, 笔者想起了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其实, 陆志刚几十年来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些善事小事。
陆志刚记得,就在他开“残的”的那些日子里, 有个老街坊是个无儿无女的孤老太。老太太生活自理很困难,陆志刚每天出车前先到老太太房间把早点做好, 下班回来又先去给老太太煮好晚饭再回家。遇到天气好,他还拉上老太太出去晒晒太阳兜兜风, 直到孤老太寿终正寝。 陆志刚说:“我这个人就是看不得别人受苦。 ”这是一句多么朴素的话,是从一颗善良的心里流露出来的。
“让内心的阳光照亮别人,自己只会变得更明澈”,小时候的陆志刚可能没想过有这么透彻的道理, 但或许这就是他的初心。
陆志刚与笔者聊起了一些家史。 他说,1937年日本小鬼子践踏上海时,母亲惨遭毒打,落下严重的疾病。是共产党把侵略者和反动派赶出去, 把人民从侵略者和反动派的铁蹄下解救了出来。 上海解放后,党和政府还治好了母亲的病,让母亲获得了新生。 后来母亲就常常叮嘱孩子:“长大了有机会一定要报答共产党、报答国家、报答社会!”母亲还说:“蜡烛之光虽弱,总能照亮一方黑暗。 ”
把善良刻入骨血,把爱意留在心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经意间慢慢影响着他, 乌鸦反哺、 羔羊跪乳……这或许就是母亲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懂善良知感恩的种子。
陆志刚记得有一次他在南站流动采血车上刚献完血, 一名中年模样的妇女怯生生地走过来, 问:“请问这里可以卖血吗? ” 就见这名中年妇女泣不成声地说,她从石家庄来上海打工,接到家里电话,说妈妈生了急病住院,丈夫赶去医院的路上又被车子撞了。 自己来火车站买车票皮夹又被人偷了。听到这里,边上有人提醒:“当心上当,别理她”,陆志刚则认真听完对方的陈述,觉得不像是假的。他自言自语道:“如果我被骗了, 大不了损失一点钱。 如果是真的,我要没帮她,我这一辈子心都不会安的! ”说完,陆志刚给这位中年妇女买了一张200元去石家庄的车票,又买了饮用水和面包,再掏出100块钱,把这位妇女送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