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文菁
吴侬软语演绎别样江南韵味。 9月18日上午,上海评弹团团长,天平“名家坊”成员高博文携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做客“梧桐·名家汇”,在“66梧桐院”邻里汇为大家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评弹雅集。
高博文有着一口地道的苏州口音,经常让人误以为他来自评弹的故乡苏州,殊不知他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熟悉他的人喜欢亲切地称呼他为“糕团”,他自己也欣然接受这个称呼。 不在于“糕团”和“高团”谐音,而在于“糕团”这么一种点心, 完全是江南人的最爱, 软软糯糯, 一如评弹。 而高博文的性格也好似“糕团”,心平气和,笃定柔软。
说起与徐汇的缘分,高博文回忆,常常去的上海图书馆就在现在的天平街道,而拜师学艺的老师陈希安、 饶一尘也都家住徐汇, 那条路他再熟悉不过,“现在稍微有一些艺术的心得,都是跟徐汇分不开的。
说起评弹与江南文化、 海派文化的关系,高博文表示,评弹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性曲种, 也是江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着一代代江南人的性格,和他们的处事风格。 过去资讯不发达,江南水道纵横,古镇众多,每个地方都有休憩的茶楼,茶楼既有喝茶聊天的功能,又有书场的功能。 说书先生就是一个传播者的角色, 有正能量的传播、 信息的传播,也有时尚的传播。
他小时候的上海,大家生活在弄堂里,街头巷尾都有评弹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司空见惯的,所以就是熏陶,不用开课,到现在必须要开课,因为现在听不到,小孩找不到这样的途径。 所以现在学校对美育教育特别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个工作要不断的坚持,这样的话文化生态会改变。 ”
“见过大师、探过谷底”的高博文深知坚守的意义,但坚守不是固守,“评弹要献给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就要考虑今天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这个改变建立在庞大丰厚的文化底蕴之上。 ”高博文开始了“古韵新弹”的尝试,他在新天地唱“摇滚评弹”, 和歌手黄龄合作《花好月圆》,还让评弹与交响乐团一起“嘈嘈切切错杂弹”;《山水中国美》成为春晚舞台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新中篇《林徽因》用极其现代的舞美诠释了人间四月天,新长篇《高博文说“繁花”》原汁原味地还原了金宇澄的茅盾文学奖海派巨著。
活动现场,高博文与青年演员搭档表演了多个经典和现代的评弹唱段。 他表示,评弹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它是一种有活力的艺术,用各种方式传播评弹是他们的责任。“社会效应是第一位的, 把评弹送到大家的家门口, 作为文艺轻骑兵,只要社区有需要,我们去学校,去社区,去基层,到农村,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 ”
值得一提的是, 当天活动现场66梧桐院的底楼,恰好是天平街道与上海评弹团的合作项目梧桐书苑所在地,天平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这里已经成为众多评弹老听客追捧的地方,希望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把评弹艺术更好地融入区域环境,大家携手做更多的尝试。

评弹演绎别样江南韵味
“吴韵一哥”高博文做客“梧桐·名家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