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二字,好生奇特让人咀嚼回味。 老实在不是罪过, 人人回避不了,与其惆怅感叹,不如心如止水的坦诚面对。近在咫尺、须臾不离的手机如此,不远处,天天要出入的楼宇更是如此。怎么说呢?五六年前,倘若出差外地、短途旅游,我们还在为自己熟记口诀暗自高兴“身、手、钥、钱……”有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我们纵横天下,毫无障碍。 眼下,如果停留于上述认知,显然落伍太甚了,随着智能手机升级换代,步入老年一族,如果依然抱残守缺,显然难以融入现代生活洪流。别人微信、支付宝转账、购物,你却摸摸索索,掏出钱包,找零,数钱。大把时间耗费,却还遭来个别人的不屑或“卫生球”鄙夷。
约摸十年前,举家迁来这个小区,没隔一年半载, 选房时的疏忽顿时显露无疑:也是百密一疏,这个开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楼盘, 缺少无障碍设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逼近,修建“斜坡”呼声有增无减。春去秋来、暑热炎寒, 时常见步履蹒跚的邻友或身有肢障的面熟陌生客人进出楼宇,面色上难以遮掩的苦楚,修建斜坡,似乎成了人们日思夜想的一个头等要事。 面对12个台阶、高约1.4米的平台,按照规范,必须有14米的长度与之匹配,那就意味着6幢楼,要压缩掉至少好几个停车位……历经9年大声疾呼,在几届“三架马车”辛勤努力下,“事缓则圆、民心所向”工程终于八字有了一撇,热心人凭借自己理工背景,“雷公打豆腐”,先从最软处着手,画出了施工图纸、做好了比例模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适老,就要在最尖锐处着手,让全体业主感受切实的关爱和方便。

助老路上行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