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是一本由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军衔刘统先生所写的一本历史书籍。
本书所述, 是在20世纪的前30年,中国共产党人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历史。历史上,庚子国变、辛丑国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劫难:清政府的屈辱求和,使中国的尊严丧尽、主权丧尽。改良派性格刚烈,大义凛然,企图推翻清政府、打倒帝国主义,改旧制度为新制度,但清朝的立宪和袁世凯的称帝,使他们的梦想破灭。 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 清朝被推翻,民国建立,可是资产阶级革命者无法组建一个坚强的政党, 导致军阀割据,战乱依旧。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他们提倡新思想、传播新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民众。 1921年,在维经斯基等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道路焕然一新。
结合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书籍的描写与电视荧幕的还原,一幕幕重现历史, 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剧中太多的人物让我们肃然起敬。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南陈北李的知识分子相约建党, 毛泽东、 周恩来、李达、李汉俊、陈延年、陈乔年、邓恩铭、邓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之风骨,为天下苍生之担当,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在我看来,刘统先生的《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有以下特点:
首先,《火种》史料翔实、真实生动。 在写作时,刘统教授尤其注重一手资料。 正如他的另一著作———《战上海》一书,无一字不无来历。《火种》一书也一样。 作者多次前往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从当事人和大量的原始档案中爬梳史料、挖掘真实的历史,洞察被人忽视的历史细节,感同身受地还原当年的场景。 在写作过程中,他还运用了海外采集的新史料, 以及回忆录、传记等,将其与档案资料相印证,使叙述更为真实、使人信服。
其次,《火种》的叙事风格独特。 全文以叙事为主、议论为辅。运用历史的语境、真实的叙事、平民化的视角,生动刻画出革命领袖和将士们的光辉群像,能够更加贴近以青年为主的广大读者,介入面向公众的历史书写这一全新领域,故此深得读者的喜爱。
最后,《火种》 采用了全新的历史分期。 本书以世纪初的《辛丑条约》、庚子赔款为开篇起点,以1929年古田会议结束,突破了传统党史、 革命史著述的分期节点。 而这一历史分期遵循的主题则是“寻路”二字,中国的复兴、“寻路”的前提与核心是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此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不是凭空而降的,是中国的历史进入该时代的必然产物。作者为此在目录设置了大题目和若干小题,具有强烈的指引和导读性。 例如从上海建党到古田会议这一时期的探索,与该书“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主题相映衬。 这就是该书的重点所在。

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
———读《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有感筅 上海市第二中学 谢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