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赵阳说了一件事。
那一年,母亲随父亲来上海。 父亲是打工,母亲是陪同。因为同村有好几个每天往返上海, 贩卖蔬菜的人,这给了母亲很好的“启发”。家里的散养鸡生的蛋,根本吃不完,何不拿到上海卖呢?
于是有了母亲在上海街头的一幕:蹲在路边,几个竹篮子的鸡蛋,一杆小小的秤。 母亲不敢大声叫唤,只有向她看过来的人,她才会低声问一句:鸡蛋要吗?这不像卖鸡蛋,更像是接头暗号一样。
母亲去了三天。 三个不同的地方,三处不同的人流,没有卖出一枚鸡蛋。 偶尔有人停下来问,多少钱一斤? 母亲说了个价,只比市场价高出一点点。 母亲解释说,因为这是自己家散养鸡生的蛋,蛋心是红的,好着呢。对方看了母亲和那几篮子鸡蛋一眼,没再说话,走了。
母亲带着原封不动的鸡蛋回家,一脸苦恼的表情。卖,又卖不掉。吃,这也吃不完啊。时间长了,也会坏掉的。父亲并不意外,说,你就不是做生意的人。又笑着说,不要紧,咱们早上白煮蛋,中午荷包蛋,晚上炒鸡蛋,不会浪费的。母亲说,那也不行,天天吃这个腻不腻呀。
想了想,母亲说,我有办法了。
第二天,母亲去了一楼。 这个六层的老旧小区,父亲是租的房。 母亲先敲了101室的门,门内是个和母亲年龄相仿的女人。母亲笑着递上一小袋10枚鸡蛋,说,尝尝,我自己家散养鸡生的蛋。 对方很客气地说,不用不用。母亲说,远亲不如近邻,一点小心意。 坚持塞给了她。 母亲又敲了102室、103室的门。 再拾级而上。
202室是个小伙子,说,阿姨,我不烧饭的, 你给我没用。 母亲愣了一下,说,那你平常吃什么?小伙子说,我煮方便面呀。母亲说,那你快煮熟的时候,敲个鸡蛋进去,一定更好吃。 小伙子像眼前一亮,笑着说,好像有道理呀。
403室是对老夫妻,说,你们是刚搬来的吧?还给我们送鸡蛋。我认识你老公, 上回看我们上楼不方便,还帮我们提东西, 你们都是大好人,谢谢你们。 母亲笑着说,远亲不如近邻嘛,你千万别客气。
好几户当天没人在, 母亲用了三天,每家都送了10枚鸡蛋。这也解了那么多鸡蛋放着,到时免不了浪费的烦恼。
后来的结果非常让人意外。
接二连三的有邻居们上门送东西,一开始是喜糖喜蛋一类,后来更丰富了,蔬菜水果、果汁饮料、腊肉腊肠,还有许多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土特产,这些远远超过了鸡蛋的价值。 母亲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母亲后来说,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这也是我一直留下来的原因。
明天,是赵阳去单位报到的第一天,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天,他在苦恼去单位如何和同事们相处。母亲把这个事说给了赵阳听。
赵阳静静地听母亲说完,用力点着头。

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