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娜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这句诗为《长安的荔枝》提供了绝佳的故事蓝本。当那颗岭南荔枝跨越五千四百四十七里山河,最终抵达长安城时,它已不仅是一枚水果,而成为折射整个帝国权力运作的棱镜,这正是《长安的荔枝》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背后故事。
影片的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以运送荔枝这一核心事件为主线,串联起李善德的命运起伏。李善德本来只是长安城的一个小人物,但因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被莫名其妙地任命为荔枝使, 于是他前往岭南实地考察,尝试各种方法运输荔枝,接着遭遇各方阻碍和算计,最后成功完成任务却又陷入现实困境, 整个故事逻辑清晰,毫无拖沓之感。 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转折和冲突,既有喜剧色彩,也包含了对现实的隐喻。 电影虽是古装,却处处映射现代职场生态, 李善德为获得长安户口,勤勤恳恳成为职场“社畜”,却因过于能干遭同事嫉妒、被当成替罪羊接下运送荔枝的烫手山芋。他为完成任务四处奔走, 遭遇各部门推诿扯皮,流程繁琐复杂,观众在会心一笑中不由引起共鸣。
从荔枝的保鲜、储存,到运输路线的规划、驿站的协调,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 让观众看到了完成这一“不可能任务”的艰难。李善德利用算学知识,不断优化运输方案,每一次的改进都伴随着新的挑战,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影片中荔枝运到长安,贵妃却未品尝,此前所有的努力与牺牲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荒诞,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讽刺主题。李善德与杨国忠的对峙堪称全片高潮, 李善德不畏强权,作为明算科出身,将账目盘得一清二楚,果然术业有专攻,这样的人才做巡查工作那是杠杠的。
影片的画面极具质感,完美还原了大唐的繁华与壮丽。岭南的荔枝林郁郁葱葱,果实饱满诱人,让人仿佛能闻到荔枝的香甜;长安的街道车水马龙,建筑宏伟壮观,展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气象。在运荔枝的过程中,对驿站、马车、 船只等场景的描绘也十分细致,让观众身临其境。影片的色调浓郁而鲜艳,充满了东方美学韵味。 李善德骑马运送荔枝冲入长安时,飞扬的木棉花如红色的火焰,与白马、黑衣的李善德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极具张力, 既展现了任务完成的紧迫感,又有着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美感。
镜头语言丰富多样,多次运用特写镜头展现李善德的表情和眼神变化,从最初接到任务时的惊慌失措,到接受宴请时的欣喜若狂,最后在困境中的坚定执着,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起伏。李善德与侗族人跳篝火舞这个镜头应该是电影中最快乐的时刻了,他和侗族人一起喝酒、跳舞、转圈,情绪一浪高过一浪。 在最欢乐的时刻,导演让画面保持延续, 把声音静音。 这个表达很巧妙,此时无声胜有声。 还有些俯拍镜头,比如夕阳逆光下, 李善德一骑红尘,有着英雄一样的壮烈,略带剪影的风格,似乎有点像《长安三万里》那部动画电影里对李白的刻画, 很有诗意,也带着一股大无畏的勇气。也有展示荔枝运输队伍在漫长道路上的渺小与艰难的镜头,凸显出个体在宏大历史背景和权力体系下的微不足道。
《长安的荔枝》不仅是一部古装喜剧电影,更是一部反映现实、引人深思的佳作。 它通过精彩的剧情、鲜活的人物和深刻的主题,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无奈与希望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抗争,也让我们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