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骄阳似火。 古人却在这般灼热里,悄然寻得几许清凉滋味。
《诗经》里那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早已埋下伏夏清凉的伏笔。 遥想周室之盛,凌人司职寒冰,冬日凿取,藏于地底深窖。 待得暑气熏蒸,启开冰窖,便有森森凉意溢出。那冰镇过的米酒,清冽甘醇,如饮寒泉,滑入喉中,顷刻间便似将肺腑间郁积的灼热悄然化去。 及至宋朝,冰酪更是玲珑剔透,牛奶、糖浆、果汁与碎冰交缠, 乳香混合着果甜在舌面温柔弥漫, 丝毫不逊色于如今的冰淇淋。
若论自然之趣,则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为最妙。 那时节无冰箱,井水便是天然的冷库。 将青皮甜瓜、红紫李子,一股脑儿沉入井水深处。 待午睡初醒,汲水提上,瓜果周身已沁透了清寒。 刀锋轻落,“喀嚓”一声脆响,凉气竟顺着牙根直透脑门, 清甜汁液在口中迸裂四溅,仿佛每个味蕾都被凉意浸润,周身燥热瞬间退避三舍。
暑气最盛时, 清淡饮食也显出智慧。 绿豆粥是灶间常客,豆粒熬煮得微微绽开,米粥莹润,稍加冰糖,盛在素瓷碗中,碧玉般清透。入口温软,豆香轻拂喉舌,无需冰镇, 自有一股安顿肠胃的妥帖沁凉。还有那凉拌黄瓜,薄片如翠玉,撒上蒜泥,点几滴香醋,爽脆利落,三五箸下去, 便觉腹中浊气尽消。寻常人家灶头烟火,自有伏天里一份熨帖脾胃的朴素心意。
此时节, 荷叶亦当仁不让。碧叶田田,取新鲜阔大者,裹入浸透的糯米, 缀上椰浆、时令鲜果,上笼蒸透。 揭盖一刻,清芬四溢,热腾腾的米粒吸饱了荷的魂魄, 入口软糯,裹挟着若有若无的草木清气,与水果的甜润交织于舌尖,那滋味便不只是消暑,更添了湖风徐来的悠然心境。酸梅汤, 更是古人的夏日必备饮品。“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酸甜可口的酸梅汤,有着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那酸酸甜甜的味道, 在口中蔓延开来,仿佛让整个夏天都变得清爽起来。
古人盛夏之食, 非仅为果腹解馋,乃是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的大智慧。 冰鉴琼浆、井浸瓜李、清粥小菜、荷香果饭、一盏梅汤,皆非肆意而为, 是舌尖与季节的默契对答。其精微处,在于以自然之清味,平伏人心之燥热。
2025-08-11 总第1842期
上一期下一期
盛夏的舌尖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