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喆衎 陆翔 陈文卿
盛夏蝉鸣声声,棉田花朵盈盈。位于徐汇区的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3A景区黄道婆纪念公园,迎来了朝气蓬勃的第二期“棉朵朵”小小讲解员们(如图)。来自上海多所学校的少年们, 怀揣敬仰齐聚“先棉”故里,历经为期4天的文化、科普、礼仪、讲解、实操等多环节密集培训,在日前的汇报讲解中交出了圆满的答卷。
深耕模式“探究+实践+输出”沉浸式培训
基于首届活动的成功经验,此次活动凸显“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驱动式学习理念。“应是基于文化浸润与科学探究,从而打造‘研究+实践+输出’ 三位一体的沉浸式培训体验。”黄道婆纪念公园学术顾问方云介绍道。
而此次活动的培训课程围绕黄道婆在棉纺织核心工序的革新贡献而展开。 学员们分组深入捍(轧棉去籽)、弹(弹松棉花)、纺(纺纱)、织(织布)、染(染色)五大主题展区,在专家老师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引领下进行深度研学。
薪火相传乐享真知,智慧种子播心田
学员们紧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脚步,从一根棉线溯源,体悟纺纱技艺的演进与效率跃升;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拆解织机结构的精妙改良; 聆听民俗文化专家的解读, 洞悉棉纺织技术如何塑造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与艺术审美。
此次活动的培训师资队伍凸显了“帮带教”的传承梯队,从70多岁的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到专业院校的在读研究生,还有黄道婆纪念馆资深研究员和博物馆金牌讲解员联袂担纲,形成了一个老中青三代的宣讲团。结合丰富的文物、文献、图谱、影像等资料,佐以科学观测、染色实验、机械实操等探究活动,导师们对学员们的个性化讲解词撰写、语言组织与表达技巧,包括讲解必备的礼仪风范与职业素养等进行了指导。
经过四天的锤炼,学员们通过观摩点评、同伴讲解,有效提升了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在结营汇报舞台上,每一位“棉朵朵”小小讲解员都以流畅的表达、饱满的自信,完成了讲解任务。
黄道婆纪念馆负责人刘垚博士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青少年认识黄道婆与中国棉纺织非遗瑰宝。活动中融入的纺织科技原理探究和对棉种的改良培育,正是对先棉黄道婆所表征的创新精神相呼应,期盼学员们心中能发出尊重传统、勇于求索的新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