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 沉默的天空总是被飘飞的小雨湿透, 天上与人间共情。
母亲已离去30多年, 父亲离去也有第12个年头。 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以为我已痊愈,不再难过,可到了清明,心还是隐隐作痛。 这种思念的痛,又不能说出来,只能闷在心里,蓄积成一池子水,满了,从眼眶溢出来。思念的泪是成串的,串成一个个湿漉漉的回忆,回放脑海,滑过脸颊,滴在薄衫,穿过肌肤,又渗入心底。生命的豁口,一次又一次被倾注而泻的泪雨,淹没……
清明是我每年的期盼。只有我自己知道,沉睡在麦田里的父亲母亲,会在这一天,醒来,守望……
豫东的清明, 哀思笼罩着整个田野。 每户人家都会准备荤素贡品, 携妻带小赶去祖坟祭祀。 很多人千里迢迢回到家乡, 也是想赶在清明前夕祭祀扫墓。 家乡有个风俗,叫“清明烧前”,就是在清明节的前几日给先人烧送纸钱。
天地共情, 清明其实不清明。
惟有腾起的青烟与燃尽生命的尘灰,才能让灵魂得以安慰。
那年清明,父亲带着我们姊妹几个去祖坟烧纸,祭祀。 在爷爷奶奶坟前,父亲让我们先跪下扣头,他则以神圣的步骤开始摆祭品,铺纸钱,念叨着祈祷着,火最旺时,便燃起一串鞭炮,洒三盅水酒,点三柱香插在坟土中。
父亲边烧纸钱边向我们讲述祖辈上的那些陈年旧事,譬如他是如何来到这个世上的,如何读书求学, 如何走过乱世浮生……年年讲、年年复,一遍又一遍。 最后父亲会说:“人无论走向哪里,都不能忘了根! ”
麦田里的坟茔里, 葬着父亲的父亲,爷爷的爷爷,我们素未谋面。
梨花含泪,滴滴都是思念。
父亲早已离世,我也离开家乡很多年。在漫长的都市生活中,我会经常在梦里回到家乡和亲人中间,与他们欢聚———还是那年那月,他们未老,我还小,姊妹几个围坐在小方桌粗茶淡饭的时候……我也会经常从梦里突然想来,恍如隔世,望着窗外的晨光,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哪里?而枕边留下的那一片潮湿和尚未风干的泪痕,又分明在告诉我梦境中的真真切切。
哲学中有个著名原问题:“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我想,踏上故土,站在祖坟前,三拜九叩,双手合十,献上供品、点三柱香,感恩养育、追忆美好、汇报当下、诉说别离、送去哀思, 让阴阳两界的亲人间情感渗透融入, 进行穿越时空心灵对话的时刻, 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清明节, 应该成为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祭祖, 融入的是血脉眷念,亦是感恩。 这一天,更是告知天下: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生生不息,追远慎终。
认知了清明, 就懂得了人生。
清明·念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