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旺 施昱辰
在第四十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来临之际, 湖南街道迎来一场跨越东西音乐文化的展览。3月28日,展览启幕首日,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小、 附中的少年们, 以大提琴与小提琴演奏的方式, 让梧桐树影下的琴声,在音乐街区悠长回响。
演出以经典曲目《丰收渔歌》拉开序幕,小提琴的悠扬旋律勾勒出渔舟唱晚的江南画卷;紧随其后的《金色的炉台》则以跳跃的节奏再现工业时代的奋斗激情。沿窗而设的互动展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聆听。
来到湖南街道汾阳路9弄的“音乐+U”空间,推开木质雕花的玻璃门,迎面而来的是黑胶唱片机流淌的经典旋律。 而小提琴与大提琴,这两种源自西方的乐器,在华夏大地历经几代艺术家的探索下,也开启了独特的中国化征程。据本次展览策展人、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沈莉介绍,在上海之春国际提琴文化周之际,这场展览不仅是对中国提琴艺术中国化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的生动实践。
“从早期艺术家融合中西音乐的探索,到《梁祝》等经典作品蜚声国际,再到当代艺术家的跨界实验,中国提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坚守本土文化、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沈莉表示。
作为上海音乐文化最为浓郁、 音乐人才最为集中、音乐演出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近年来,湖南街道依托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统筹辖区文化共同体优质资源,以“青年发展型街区”和“文化生活共同体”为重点,让音乐流淌进社区,建设沪上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打造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高度匹配的“梧桐乐·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推动青少年与音乐街区“双向奔赴”。
与此同时,街道也积极回应广大青少年对音乐街区的热切期盼, 联动46家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探索大中小幼社五级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音乐街区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加大对“音乐+”“+思政”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思想引领力强、 文化传播力强、综合竞争力强的特色音乐街区。
此次展览由湖南街道党工委、 湖南路街道办事处主办,胶聚文化承办。据悉,展览将同步上海之春国际提琴文化周,开放至4月20日,其间还将举办多场演出及音乐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