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播音艺术家陈醇, 2024年6月19日驾鹤西去,享年91岁。我曾多次采访过他。陈醇是全国首批获得“正高级播音指导”的五人之一。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几代上海人对这个声音再熟悉不过了。
在巨鹿路675号工作期间,我曾听作家协会的朋友谈起:在巴金先生众多朋友中,陈醇是其中一位。陈醇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代播音员,巴金是当代文学大师,是什么原因把这两位分属两个门类的两代人结缘在一起?
两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叩响了陈醇家的大门。
说起缘由,热情的陈醇对大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是巴老的作品,巴老的为人,特别是他对人的真诚, 使我们接近了。我们可以说是两代人,但他对我们丝毫没有距离。我不仅是他的读者,更是他的朋友。 ”
陈醇的回忆拉回到1956年10月14日,上海虹口公园。
中国文学界一次重大的活动在这里举行。 鲁迅先生的灵柩,这天要从万国公墓迁移到虹口公园落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这里进行实播。
陈醇,作为这次现场实况的播音员,一清早就和编辑、技术人员来到新落成的鲁迅墓前作好准备。 陈醇同往常一样,细细读着稿子,感染气氛,积聚情感。
8 时 40 分, 迁葬仪式开始。乐队奏起了肖邦的《丧葬进行曲》。 伴随着庄重、哀惋的节奏, 陈醇控制着激动的情绪开始播音:“……现在, 灵柩由宋庆龄、茅盾、许广平等扶到堆满了鲜花的墓台上, 慢慢地降入墓穴……”
接着,上海市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筹委会主任巴金,以及茅盾、 许广平分别作演讲。在墓地左侧葡萄架下的陈醇看着近在咫尺的巴金他们,分外激动,但他没有忘记每一个细节的描述。实况通过电波传送到上海听众的家中。 仪式结束,巴金一行来到电台转播人员中间,向同志们表示感谢。陈醇握着巴金的手,问候致意。
陈醇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1951年开始电台的播音工作。解放初期,由于工作的关系,虽时常与巴金相见, 却交臂而过。这次直播一下子把两人的距离拉近。 从此,陈醇与巴金的联系密切起来,有时为了文学作品上的播音问题, 除电话联系外,还上门请教。
谁也不会想到,接踵而来的文革, 不仅让巴金停止了写作,而且被批斗。 陈醇说,此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播音员,只能在暗中为他分忧,祈望他能顶住。 更想不到的是,1969年, 陈醇自己也被下放到了吉林四平农村。巧得很,巴金的弟弟李济生也被赶到那里“修地球”, 他们竟成了“赤脚兄弟”。 1973年返回上海后, 陈醇和李家又多了一层关系,走动更勤了。 (未完待续)

陈醇为巴老制作“随身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