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画馆再传弟子张充仁, 和同辈水彩画家李詠森、谢之光、潘思同、颜文樑、汪亚尘、林风眠、李剑晨、张眉荪、陈秋草、冉熙等共聚上海,占了当时中国水彩画界的半壁江山,共同开创了中西合璧、各具特色的中国水彩画,为中国水彩画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 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水彩画大师! 他们或毕业于上海美专,或毕业于苏州美专, 或毕业于新华艺专,追根溯源,这些美术院校的师承大都和土山湾画馆有关。
来土山湾博物馆观“西画教育溯源———土山湾馆藏水彩画展”, 继续溯源中国近现代西洋美术在土山湾的传承与发展吧。“土山湾二代” 张充仁年轻时心心念念想进入土山湾画馆学习绘画,虽然未能如愿,但画馆毕业的优秀学生安敬斋、田中德和徐詠青等, 或成为他的绘画老师, 或对他的绘画进行过指点。因此,张充仁可以说是土山湾画馆的再传弟子。离开土山湾后的社会现实远达不到人生期望,他又远赴比利时求学进行艺术深造,成就斐然。学成归国后,他传承土山湾画馆衣钵创办充仁画室,继续传递艺术薪火。 张充仁毕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在雕塑、油画和水彩画领域成就卓著,不愧为一代宗师。
从土山湾起步张充仁的父亲自幼寄养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曾跟随木工间主任葛承亮学习木工和雕刻;母亲则在徐家汇圣母院的绣品间工作。 两人成婚之后便生活在土山湾周边的“五埭头”,1907年生下了张充仁。 张充仁自出生就带着“土山湾二代”的标签,他的成长也离不开土山湾这个“摇篮”。
张充仁4岁丧母即被寄养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两年后进入类思小学(今汇师小学)读书。 由于绘画成绩出色, 张充仁深受土山湾画馆出身的校长田中德的喜爱和栽培。小学毕业后,张充仁进入土山湾照相制版部, 拜画馆出身的安敬斋为师, 除学习摄影制版技艺外,也跟随安敬斋学画。安敬斋严格按照画馆的规定, 让他从头开始学习绘画。 安敬斋最初教他用毛笔在白纸上临摹图画,之后改为临摹铅笔画, 还教他用木炭笔学习石膏像素描。 之后进入水彩画的学习, 除了在室内进行静物写生, 安敬斋还带着张充仁一起去附近的龙华百步桥写生。 1924年,安敬斋开始教张充仁学习油画, 他让张充仁反复看拉斐尔的作品并不断临摹, 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里,张充仁还有机会认识了很多大家,除了居住在土山湾、与张充仁有亲属关系的马相伯,还通过安敬斋认识了当时已成为一代大家的徐詠青。 在马相伯的呵护下,在徐詠青的鼓励下,张充仁暗暗立志一定要学好绘画,走艺术发展的道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也在土山湾采访安敬斋时与张充仁相识,日后对张充仁的事业亦有所帮助。
在土山湾的这段时间里,张充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确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一颗艺术巨星即将从土山湾冉冉升起。(未完待续)
从土山湾起步的一代宗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