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年,徐汇都不缺重磅科技盛会。
3月下旬,徐汇接连两个周末举办了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首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7月, 连续第七年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2月初,2024科创大会, 徐汇密集举办近10场分论坛。
这些分论坛的主题,与徐汇近几年的产业亮点不谋而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科创金融、生命健康、低空经济……如果说,2023年,徐汇成为上海首个将元宇宙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行政区还只是开始;如今,再看徐汇对一系列产业新赛道做出的敏锐反应, 以及取得的成效,不得不感叹“徐汇速度”之迅捷。
今年,解放日报·上观记者送给徐汇的年度词是———“竞速”。
“竞速”,通常指在特定任务或赛程中取得最快速度,也可引申为对效率、 效能的追求。 竞速的过程往往充满挑战, 需要参与者不断突破自我,不为自己设限。
徐汇“竞速”体现在方方面面:位于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用38天实现了从“毛坯房”到“拎包入住”,建立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启用一年多来已集聚超过100家大模型企业,覆盖大模型的上游基础层、中游模型层和下游应用层等全产业链。
百姓喜爱的“生活盒子”,于2022年启动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40个, 覆盖全部13个街镇。 被视作难啃“硬骨头”的东安一二村旧改,最终签约阶段仅用5天就实现99.95%的高比例生效;康健路341弄风雨飘摇老旧“红砖楼”,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原拆原建,将新房交到居民手中……
1
保持竞速状态,需要“加速器”。
今年,徐汇新成立一个办公室———新型工业化推进办公室,这是全国区县级层面首家,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车等当下最热的产业新赛道都归集到了这个部门,为产业发展“加速”。
记者在这里发现了不少“熟面孔”, 他们来自区商务委、科委、投促办和功能区公司。 短短几个月,人人都能对自己对接的产业条线中各类企业如数家珍。
区里干部队伍身份转换的速度,何尝不是徐汇近年来产业升级迭代的缩影。
辖区内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VC(风投机构)集聚的徐汇,科技创新的“家底”一直雄厚。 但徐汇从未“躺”在家底上“守财”,而是在每一轮科技浪潮中始终保有大胆创新、一马当先的勇气和战略眼光。
从2017年将人工智能确立为区域重点产业,到近年来“元创未来” 元宇宙特色产业园落地漕河泾开发区、模速空间落子徐汇滨江,再到不久前承接浦芯研究院区块链研发成果的“数链空间”揭牌,徐汇产业布局的前瞻性、新兴产业的爆发力,都与干部队伍的专业精神和蓬勃朝气息息相关。
2
竞速意识背后,是强大动力。2022年初,徐汇曾立下“3年完成900万平方米老旧住房综合修缮”的目标。
如今期限将至,“三旧”变“三新”的阶段目标已提前完成,徐汇还“一项目一方案”地完成了田林路65弄、漕溪三村等重点旧改项目,打造了徐家汇街道万体馆周边片区、漕河泾街道金牛片区、枫林街道宛南片区、凌云街道417片区等示范片区,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群众获得感。
如果说产业聚集主要靠政企协同,那么城市更新则有赖更广泛的主体,既要平衡好成本与收益,也要找到市场参与的动力,更要让群众愿意和满意。
颇具关注度的东安片区旧改,涉及5个居民区6057证住户,人员关系盘根错节,群众诉求纷繁复杂。 徐汇用一组扎实的数据“解密”了啃下旧改“硬骨头”的全过程:召开 244场居民区圆桌讨论会,筹措4500套安置房源,举办20余次法律咨询接待,跨前调处944证的矛盾问题……想得再细一些,做得再多一些,用心用情服务好居民需求,人民群众自会真切感受到政府的用心。
3
城市更新的“提速”,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更为徐汇带来了产业重塑的契机。
今年10月, 位于漕溪路270号的老凤祥总部正式启动改造,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上楼”项目。徐汇区及时为老凤祥及时找到了生产和研发的过渡空间,同时积极推动漕拓功能区抓住“工业上楼”机遇,推进梅特勒·托利多等更多先进制造业企业“上楼”“上云”,成为“灯塔工厂”。
40岁的漕河泾开发区也借此迎来二次转型的风口。一方面,米哈游总部大楼等更新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成为开发区物理空间与产业浓度的外延,以漕开发为代表的徐汇游戏产业总量已占全国1/4;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奇绩创坛校友中心等高质量孵化器和创投机构,徐汇正联动漕开发开展更深层次的“区区合作”,在物理空间更新的同时,提升产业质效,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列。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方兴未艾,也为徐汇拓展科创金融新赛道奠定了产业基础。
在赛道上竞速,弯道超车经常发生,而徐汇在很多方面正成为“被追赶”的一方。如何保持多方面的领先身位?始终保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紧迫感,是获取长久优势的关键。
(综合自:《解放日报》)
“竞速”多维赛道,徐汇还是太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