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标题,便知是说歌星演唱会的。
近期,港台尤其是一些“过气”歌星纷纷“抢滩”,给大陆经济繁荣注入活力。
一张门票票价低则数百上千,高则数千,对工薪族来说,看一场演唱会,够做十天半月的。但能与仰慕的歌星在现场共情共鸣,陶醉其中,宣泄情感,释放压力,于身心是有益的,此钱花得值。然而有少数歌星近期演唱会上偷工减料, 自己少唱甚至中途不唱, 将大把时间让给歌迷大合唱,就有点缺少职业道德,不尊重市场和歌迷了。
以前,歌星赶场子,累得容易倒嗓,进而产生“破音”,故用之前灌制好的音带现场播放,糊弄观众。直至几次话筒断电,音响里还单曲播放,口型节拍完全对不上号,露出马脚,群情共愤,口诛笔伐之。弄得某些歌星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如今, 万变不离其宗。 出现了“少唱”和“不唱”,将有限现场演唱时间分摊到场内寒暄、 学说地方俚话等以及少数歌星一整首歌只唱开头几个字,大量的歌曲让观众演绎,试问,这种为了多跑场子保护嗓子,
短斤缺两的职业行为与“假唱”性质有何差异? 都是弄虚作假不诚信的商演行为。
诚然, 两个半小时演唱会一口气从头唱到底, 是不现实, 也不人道。歌星毕竟也是凡人,也要中途休息,喝喝茶水,擦擦汗水、调侃几句等,也不为过。 但整场(一般二十首左右)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才对得起宠他爱她的粉丝, 才对得起这个商演市场。 难怪乎,一些捣浆糊的“歌星”,临终场前歌迷们声嘶力竭地直呼“加班!加班!”……就是表达了对其不卖力演出的不满。
当然, 绝大多数歌星还是爱惜自己的“羽毛”和声誉的,有些歌星非但中途不停顿、不喝水、不擦汗,竭尽全力将既定曲名演绎完毕,而且终场前还主动加演几首歌, 回馈广大歌迷,将“破嗓”“伤神”等全然不顾,这种职业精神值得称道。
假唱目前商演市场基本杜绝,“少唱”之风大有蔓延之势,望引起全社会关切,对于那些“执迷不悟、弄虚作假” 歌星最好的打压就是让他滚出演艺圈,并警告他:“此路不通! ”

从“假唱”到“少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