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姚丽敏 图/区教育局提供
在刚刚结束的2023学年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徐汇区位育幼儿园的特教专职教师吴择效和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的王琳琳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一等奖。 她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每一名特殊幼儿,用专业技能帮助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成长,展现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吴择效的本科和研究生均在华东师大特殊教育系就读,毕业后她坚守在特殊教育一线。
无限耐心,给予特殊儿童爱的守护
位育幼儿园是徐汇区第一所普通幼儿园中开设特教班的幼儿园,特教班中主要招收的是中重度智力障碍的幼儿,包括自闭症、脑瘫、语言障碍及发育迟缓的孩子们。 吴择效不仅需要负责特教班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还要为园内随班就读的特殊幼儿提供个训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从加入工作的第一天起,吴择效就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 刚入园时,孩子们常常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不愿意睡觉,她便抱着孩子,直到他们在怀里睡着再放下。 她还制作了一日活动图示,帮助孩子们逐渐了解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无论是自己班级的孩子,还是普通班级的特殊幼儿,吴择效都会主动关心,并与教师和家长沟通,共同分享教育和互动策略。
精心教学,让“水果沙拉”成为孩子们的美好回忆
接到比赛通知后,吴择效与园长、保教主任和特教教研员共同讨论,确定了教学活动的主题和设计思路,希望通过设计不仅让活动生动有趣,同时又能够促进每一个特殊小朋友的个体发展。
把“制作水果沙拉”的语言课定为参赛主题后,吴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认识不同颜色的水果,特意针对性地准备了各色的水果。“没想到在找黄色的梨上,我们自己就碰到了困难。 ”她回忆道,当时发现水果店里的梨大多数是偏绿色, 为了找到黄色的梨,她打开外卖软件,一个个水果店进行联系。 通过线上线下不断寻找,她最终找齐了这些水果,为的是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表达。
温暖收获,在每一次比赛中成长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殊幼儿的活动参与,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训活动, 吴择效都认真进行准备,她常常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加班进行教学具和课件制作,根据每名幼儿的特点进行个别化调整。 同时,她还尤其注重课堂细节的安排,擅长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细致的观察,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需求和潜力。
她深知, 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在课堂上,她会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这次的课程中,对于能够认识常见颜色和水果的孩子,她希望他们能独立表达出什么颜色的水果; 而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她则通过反复的模仿和鼓励,帮助他们正确地表达颜色和水果的名称。 在每个活动设计后,吴择效都会通过多次试教,观察孩子们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力求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获得成长。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位育幼儿园特教班的运行已步入正轨,相关工作机制和做法也被姐妹园借鉴。“这次的教学基本功评比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前方的路还长。 ”比赛让吴择效明白,技能的扎实积累需要长期的坚持, 教育需要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关爱中不断前行。同时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在了解和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基础上, 才能设计出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王琳琳,作为一名扎根特殊教育多年的教师,王琳琳用爱与专业,陪伴一群特殊的孩子们成长,用心践行着特殊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对特殊学生,爱与陪伴是力量
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是一所专为3—16岁智力障碍儿童提供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特殊学校。学校主要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及多重障碍儿童,大部分学生还伴有运动功能、言语和语言、自闭症等发展障碍。 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上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帮助,在生活中也需要老师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
王琳琳自2017年起, 担任七年级1班的生活语文学科教学。 她见证了这些孩子从一年级的小不点到如今七年级大孩子的成长历程。 刚入学时,孩子们由于不适应学校和集体教学,常常在课堂上分心、走动或睡觉。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琳琳没有放弃,她用耐心和爱心,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适应学校生活。
她常常说:“一撇一捺就是人。 ”在课堂上,她握着孩子们的手,在书空板上练习无数次,再落到田字格反复描红,再到尝试自己写。 每一步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反复调整教学策略。 七年过去了,孩子们逐步掌握了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学会了端端正正地书写。 她坚信,“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 ”每一步的进步都是学生努力和老师辛勤付出的结果。
教学中的奇妙瞬间,点亮孩子潜能
作为生活语文和阅读教师,王琳琳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让每一堂课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她积极引入阅读课的教学理念,思考如何让语文课像阅读课一样受欢迎。
在一次语文课上,王琳琳首次尝试使用了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希望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堂课中有所收获。 当处在实物感知阶段的学生毛豆,触摸到毛绒玩具大兔子和小兔子时, 王琳琳用温暖的拥抱让她感受到绘本中的爱意;处在图片和文字对应阶段的嘉嘉,通过伸开手臂和王老师比一比,脱口而出“我的爱更多”;对于具有初步思辨能力的小悦, 王琳琳引导她模仿绘本, 表达自己的爱意, 于是小悦说:“我对王老师的爱,就像从教室到操场,再从操场回到教室! ”
这些教学实践,不仅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了乐趣,也使王琳琳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一步一个脚印备赛,收获学习与成长
在备赛过程中,王琳琳深知基本功比赛不仅是对教学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检验。 她从研读课标、教育理论到教学设计,不断实践、反思、改进,每一次的困惑和挑战,都激发了她对特殊教育课堂的热情和执着。 在她看来,技能的扎实积累需要长期的坚持。 在备赛过程中,校领导的关怀、校名师的指导、同事们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都是她前行的动力。
王琳琳将平时教学中的经验运用到比赛中,她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她深知,比赛不仅是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引领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绽放光彩,助力特殊学生家庭走向幸福、和谐,是我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的使命。”能获得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王琳琳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明白,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前行,让学生们不仅学会知识,更体验到被尊重和关爱的感觉, 才能为每一个特殊学生的未来,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