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当中有一个桥段是讲, 汪小姐拍伊个顶头上司马屁,相帮金科长弄邮票,因为伊“勿懂经”,所以手忙脚乱,还少特(落特)一张外国人头邮票,惊慌失措。 迪个辰光阿宝轧进茶水间里厢,从“糍饭团”上寻到了个张邮票, 让汪小姐喜出望外,破涕为笑。
接下来阿宝对汪小姐进行了一番开导, 教拨伊哪能从信封上揭开邮票的门槛,勒拉交谈当中,阿宝提到“淮海路上个‘伟明’”,外地人就“勿晓得”“伟明” 是啥个麽事。“伟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辣淮海路跟思南路转弯角子上,一爿私人开额“集邮商店”,只有一开间的门面,沿街的橱窗里面,摆放了交关各式各样的邮票,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其中有新邮票,也有用过的“盖销票”,阿拉小八辣子,钞票邪气少,基本上只好买一眼眼“盖销票”,跟自家屋里厢的邮票配套。
记得当年,勒拉“伟明集邮商店”里,还经常买得到一种“袋装邮票”,好比现在的“盲盒”一样,勿晓得袋袋里厢装了啥个邮票,回到屋里厢, 假使能够从袋袋里厢寻到一张邮票, 可以跟自己的已经有个纪念邮票配套,就算上上大吉了,好比“额骨头碰到天花板”。
其余多下来的邮票,可以跟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换,互通有无,皆大欢喜,乐在其中。 哎些辰光交换邮票也实行“等价交换”,两张4分邮票可以调一张8分邮票,两张寄航空信的一角头邮票, 可以调一张寄挂号信的两角头邮票。
五十年代中苏关系密切,当时学“俄语”的中学生,开展与苏联中学生调纪念邮票的课外活动,好像是通过中国大使馆牵线,中国跟苏联个中学生交朋友,通过寄信,交换邮票。在这段辰光里厢, 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课余生活。

小辰光个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