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殷志军 陆翔 李瑾琳
位于长桥罗香路上的罗香苑小区,是市级文明小区。小区里有位八旬老翁,坚持八年义务“承包”小区“鱼塘”,精心养育的满池锦鲤欢腾游戈,在红枫、晚樱等绿植映衬下,人们宛如走进袖珍的公园,赢得了小区居民的赞叹,更吸引了周边小区的孩子们前来打卡观赏。
首次“试水”,全“鱼”覆没
八旬老翁王如山原是徐汇区建襄小学的体育教师,退休后经常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原居住长桥六村时, 便担任了多年平安志愿者,2016年为改善居住环境入住罗香苑后, 总也闲不住,想为小区出点力。
每天在小区散步时,老王发现了原先小区假山堆砌的喷水池,长年失修,已经干涸,整个小池塘也露出了干硬的碎石,其间还夹杂着垃圾,影响了小区整体景观。老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突发灵感,何不清洁小塘,注满池水,养鱼美化一下景观呢?
在征得家人同意后,老王连夜翻阅了花鸟鱼虫类书籍,反复琢磨养什么鱼合适。 经多次比较求证,“锦鲤鱼”一词映入脑际。 锦鲤适合户外养殖,又寓意幸福、美好、招财、走运,再者池中养殖,能直视鱼背悦目的花纹,极具观赏性。
老王告诉记者,白手起家,养鱼“小白”的他,第一次买了一千多元的锦鲤放入水池,由于经验不足、养鱼知识匮乏,二三个月光景,全“鱼”覆没,死光光,老王一阵衷叹,愁眉不展。
四处求教,小试牛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为此,老王走出小区,向养鱼老道请教。花鸟市场、公园管理处、上海动物园等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理论+实践中,老王感悟到,要养好一池锦锂,从水质、密度、氧气、喂食等环节一个都不能松懈,每一位养鱼老道都是“踏着鱼的尸体走出来的”。
在家人和小区居民的鼓励下,老王又小试牛刀。果然,这次由于每个环节都做到精准到位,锦鲤在罗香苑终于成了常客, 一个月、 两个月、半年、一载……成功了,甚至两年后还诞生了数百尾鱼宝宝,老王露出了孩童般的笑脸。
众星拱月,繁荣鱼塘
“原来喷泉好好的,养什么鱼,一股腥味! ”“我家地板渗水了, 估计是那老头养鱼造成的地下水管破裂……” 少数不喜欢养鱼的居民向居委、物业投诉,但大部分居民看到了老王的辛劳和小区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原来住了数载眼熟陌生的居民,通过观赏锦鲤,打开话匣子。11号楼居民王旭感佩于王老师的奉献精神,出资数千元买了鱼苗和鱼食,为营造小区美景助力;7号楼居民顾承云为鱼池安装充氧泵,大冷天卷起裤子,大半个身子沉下鱼塘作业;9号楼的段阿姨和11号楼的冯阿姨也拾遗补缺,乘老王外出旅游之际,代为养鱼,清扫鱼塘落叶、喂料,有的居民更是将家里弃养的鱼儿和装饰品放入鱼池,投身鱼之大家庭……
众星拱月,繁荣鱼塘。罗香苑小区更美了,小区睦邻友好氛围更浓了。平时一到放学时间,周边中小学生爱鱼者纷纷进入小区观赏、嬉戏,老王自豪道:“长桥方圆三公里之内找不到一个养鱼小区! ”罗香苑居民十分幸福,自豪感油然而生。
期盼永恒,期待后人
鱼塘美景是小区自治、共治的生动写照。“居委从自治项目中,也适时配备了鱼网、工具箱及为池塘加固,我们期盼美景永恒。”长桥七村居委主任管薇萍说。 据了解,王老师与建襄小学创办者吴佩芳是同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是建襄小学的骄傲,更是小区宝贵财富,毕竟王老师年逾八旬,他每天三次亲临鱼塘劳作,换水、清洁、喂料……今后谁来接班,期待后人接力。居民纷纷表示,希望街道加大支持力度,为鱼塘整个加高,居民也可以集资出一点,在鱼池旁绿化带里搭建休闲小亭,让鱼塘锦鲤释放出最大的观赏效应……
王老师最后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坚持做下去,一来以此作为健身,二来寻求点精神寄托,三来让居民们赏心悦目,他乐在其中,虽苦犹甜!

锦鲤欢腾奏响满园春曲
退休教师王如山坚持数年养鱼美化小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