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瑞
一年前, 我和几个文友在徐家汇华山路昭平路口等车去崇明岛,开车的是市公安局退休警官叶振环,他家住徐汇,根在崇明。我想用芦苇制作一枚书签。老叶说岛上不缺芦苇,鼎盛时期成片芦苇蔓延在江滩上抵挡风浪,我们当地人称芦苇为江芦。
用植物叶子做书签过去很流行。 文具店有买五颜六色的树叶书签, 纹理清晰,几分钱一小包。 我向父亲要钱,因为与书搭界,父亲二话没说给了5分钱。起先书签插在课本里,后来读初中了,父亲从厂图书室借来文学作品给我看, 有大仲马、莫泊桑、巴尔扎克等人的名著,还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等。 我看到某一页中断阅读,就插一枚书签,而不是折页留记号容易损伤图书。 如今树叶书签早就绝迹了。 我家里的书签有纸质和金属等材料做的,漂亮是漂亮,总觉得树叶书签出自天然, 有一种特别的温馨感。
制作江芦书签并非是我怀旧之念,而与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新作《江芦的咏叹》有关。那天在文学聚会时与赵丽宏见面,我得到了他本人在书上的签名,遂产生了用江芦做书签的念头, 与书名形成标配。阅读此书,我被50多年前在崇明岛“插队落户” 的赵丽宏与江芦结下青春之缘所感染。 他说“江芦迎风而长,清秀妙曼,却无比坚忍,风雨雷电,冰雪霜寒,都无法摧毁这些看似弱小的生命,冬去春来,生生不息”。 我悟出了赵丽宏的文学初心,受到江芦坚毅品质的影响很深。
芦苇滋生的思想, 成就了一个大作家、大诗人。但赵丽宏依然保持平凡状态,在我眼里他还是一棵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江芦。 他深情书写了怀念父亲的文章《挥手》, 叙述了自己人生的3次远足,都是父亲亲自送行的。 10年后, 老父不行了,赵丽宏接到母亲电话,平时需要骑行半个小时才能到家的路程, 他只用了10来分钟。救护车提前到达抢救无效。赵丽宏含泪把父亲的遗体擦洗干净。他说自己从小到大,父亲没有骂过他一句,更没有打过他一次。 我读了感慨不已。
车子停在岛上的海军公路上, 长江沿岛流进了东海。 我在路边摘了一片江芦叶子, 回家剪成心型, 套在小塑料袋里,夹在《江芦的咏叹》一书中放进书柜。现在只要我翻开此书, 就能感受它的顽强精神和文学清香。

一枚江芦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