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新华
2023年的主要工作
一年来, 区人大常委会共召集人民代表大会会议2次, 召开常委会全体会议8次, 主任会议23次,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46项, 检查3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和专题询问41次, 依法接受33名市、区人大代表辞去职务,补选31名市、区人大代表,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0名, 完成年初各项目标任务。
一、强化政治统领,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常委会坚持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人大工作中,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不折不扣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 区委决策部署。
(一)坚持学深悟透,进一步强化政治忠诚
一是以学铸魂固根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 二是创新形式求实效。 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 实现主题教育的全覆盖。三是系统思维谋发展。把开展主题教育与高质量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有机融合, 统筹推进监督调研, 持续提升人大工作的质量水平。
(二)大兴调查研究,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一是立足职能抓统筹。围绕社会治理、促进就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等年度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共形成25项课题成果。二是学用贯通抓推进。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视察、联系选区等方式,先后走访企事业单位176家, 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三是求真务实抓成效。 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厘清情况、找准症结、解决问题。
(三)强化检视整改,进一步推进履职创新
一是有的放矢, 破解难题。围绕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深化人大工作统筹、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实效等方面,提出整改措施。 二是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修订《徐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出台并落实《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十个一” 工作制度》。 三是以学促干,以联求实。落实“一年一汇报”“一年一党课”“一年一访谈”;坚持“一周一联系”“一季一普访”“半年一视察”“一年一走访”;通过“一年一报告”“一季一述职”“一年一测评”跟踪问效。
二、把握民意脉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一)拓展信息源,推进“立法直通车”建设
一是布点增容扩面。 增设湖南街道武康居委和徐家汇街道“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为基层立法联系点重点单位, 深化形成“4+2+X”体系。在田林街道各居民区遴选并组建200余人的信息员队伍,实现全覆盖。 二是专业力量赋能。 成立“田林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律师工作室”;为信息采集员开展辅导讲座。三是展示立法成效。 全区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参与《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等21部法律法规的意见征询,梳理上报意见建议983条, 其中46条被采纳。
(二)畅通民情链,发挥“民意连心桥”作用
一是全覆盖走访代表问需于民。 常委会领导带头,全覆盖走访代表,深入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二是全方位联系社区问计于民。全区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慰问困难居民,搭建沟通平台。三是全过程测评民生实事问效于民。针对新建改建菜市场和平价菜专柜、市民健身驿站和健身步道等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和满意度测评,更好服务于民、更多惠及于民。
(三)融入共治圈,凸显“最佳实践地”特色
一是直击一线,为基层治理发声。为解决社区老年人用餐难问题,基层立法联系点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打造“民心工程”。二是紧盯难点,为重大工程护航。围绕“三旧”变“三新”工作中的难点,组织人大代表参加房屋征收听证会,发挥法律界人大代表优势,调处旧改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三是关注前沿,为产业发展汇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数字文娱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提出对策建议,报市人大立法参考。
三、锚定时代方位,促进城区发展现代化
(一)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确保党的主张在人大法定程序中得到贯彻落实
一是注重事前报告, 在建机制上出实招。 听取区政府关于“无废城市”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等16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报告。 制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提供制度支撑。 二是强化中期评估,在提质效上求作为。 对本区“八五”普法和“十四五”依法治区决议执行情况开展中期检查,促进本区普法和依法治区任务按期完成。 三是抓好过程监管,在促发展上下功夫。 依法审查批准财政预决算, 关注国资归集资金使用, 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区域、优势产业集聚。 强化政府债务监督, 加大政府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过程监管力度。
(二)持续加大监督工作力度,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一是聚焦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进一步提升融资服务能力、优化股权投资体系等建言献策。检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强化资产的动态管理和数据分析。
二是着眼绿色低碳,促进城区环境品质提升。上下联动开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 检查生活垃圾分类情况。 视察“双碳”主题建设项目、湿地保护等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建设。调研区城运中心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加强统筹协调、落实日常巡查。
三是回应民生期待,破解老小旧远瓶颈难题。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调研,优化调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调研本区托育机构、幼儿园、街道“宝宝屋”等,构建多元托育体系。 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提出提升社区医疗救治能力等建议。 监督“三旧”变“三新”老旧小区、片区提升更新工作, 为城市更新机制建言献策。
四是坚持依法治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 社会治理法治化执法检查,加强诉源治理,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化解社会矛盾。 调研街镇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对退役军人保障相关政策法规实施情况开展监督, 调研基层警务工作,完善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
(三)认真履行人事任免权,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
一是规范工作流程。 修订《上海市徐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规定》, 确保流程严谨规范、务实高效。 二是严格任免程序。 把好初审关,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国家意识、宪法意识和公仆意识。三是延伸任后监督。细化述职评议的内容和程序,完善任后监督机制。
四、加强能力建设,支持人大代表高水平履职
(一)做好代表服务保障,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一是深化代表履职培训。先后组织120人次代表参加全国人大、 市人大代表培训班,490人次参加区人大培训班。二是优化代表履职服务。 全年共组织820人次代表参加各类专题询问、执法检查、调研视察活动。三是强化代表履职探索。发动代表当好“啄木鸟”,解决群众身边小事, 激发履职尽责的大情怀。
(二)做实代表履职平台,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一是“家站点”平台提质增效。 落实全国人大代表、新一届市人大代表进驻本区“家站点”,组织代表集中联系社区、 联系选民等活动,听取群众诉求、反映意见建议。 二是代表工作小组扩容赋能。 推荐新当选市代表组建代表工作小组, 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课题成果。 三是街镇人大工作基础夯实。 对《上海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贯彻情况开展自查;探索园区(开发区)人大工作,提升街道(园区)工委与常委会工作“同频共振”的工作成效。
(三)提升代表建议质量,凝聚代表履职合力
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共提出建议61件。 一是把握工作要求, 保障代表建议质量。 加强代表与“一府一委两院”联系互动,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聚民智。 二是加强督办力度,达成解决问题共识。 围绕优化智慧养老服务、 衡复风貌区物业管理等代表建议, 开展现场督办。 三是持续跟踪落实,提升建议办理成效。 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代表建议办理推进情况报告。 在属于区级层面办理权限的53件代表建议办理结果中, 解决采纳52件, 占总数的98%; 代表对建议办理结果持“满意”的占94.3%。
2024年的主要任务
2024年, 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紧扣“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目标任务,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保障,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
一是要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政治属性,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要进一步汇集民意民智,更好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见效。健全基层立法联系点“4+2+X”运行模式,更广泛地汇聚民意,加强立法信息采纳情况的反馈,保障善治。
三是要坚持融入发展大局,聚焦全区中心任务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围绕区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及时作出决议决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监督。
四是要深化“两个密切联系”,持续推进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机制和平台建设。 进一步密切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支持代表之间跨小组、跨专业、跨条线沟通,增强代表“家站点”工作的活力和质效。 深入推进代表集中联系选民活动,搭建“连心桥”。 深化代表建议督办机制, 强化代表履职宣传力度, 更好激发出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积极性。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1日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