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记者 殷志军 李瑾琳 陆翔
摩洛哥当地时间9月8日23时11分(北京时间9日6时11分),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发生7级地震,截至目前,地震遇难人数已经超过2900人。地震发生之后,中国红十字会派遣救援队,帮助其展开救灾活动;中方医疗队员坚守岗位,冒着余震风险进行了多台剖宫产手术,为震后的摩洛哥带来了新生命的气息。 这其中,就有两位来自徐汇区第八人民医院的产科医护人员张茜、刘燕。
地震袭来,她们成为“逆行者”
9月12日下午, 记者连线了还在摩洛哥本格里医院工作的张茜和刘燕,请她们谈谈这几天在地震区工作的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张茜和刘燕是第194批援摩医生, 从2021年11月至今,在这边工作快两年了,她们所属的本格里医疗队,在马拉喀什北部60多公里。和中国北京时间的时差是七小时。下午两点正是当地时间的凌晨,天刚蒙蒙亮,张茜、刘燕刚值完夜班。 两人脸上都写满倦意,但张茜医生笑着告诉记者,“昨天又忙了一整天, 接生了十几个新生儿”,语气中充满了开心,丝毫感觉不到地震带给人们的阴霾和恐惧。
张茜回顾了地震当天的情景,当时,张茜刚值完夜班,准备回驻地,地震发生了。当地的居民都在紧急寻找避难所,张茜在驻地的邻居也催她离家避难。此时此刻,张茜却接到助产士的电话,让她赶紧回院。医院来了七八位孕妇。张茜赶回医院,逐一为她们检查,地震袭来,很多孕妇受到了惊吓,出现了不同的症状。由于担心余震影响,医院当时决定,用救护车将产妇送回家。
坚守岗位,用爱守护新生命
正当医院里的救护车忙着将孕妇们转运回家时,一辆白色的救护车却呼啸而至。 救护车送来的是一个孕妇, 助产士用法语向张茜交代病情,当地医院的院长用英语又说了一遍,原来这位孕妇受强震的影响,出现了胎盘早剥、大出血的现象,产妇还有高血压,母婴危急,需要紧急实施剖宫产手术。
但此时,根据新闻报道,还有余震。 怎么办?张茜、刘燕决定,回到手术室,为产妇实施手术。张茜、刘燕,以及摩洛哥当地的麻醉师、助产士成了“逆行者”,她们带着孕妇回到了已经空无一人的手术室,立即消毒开始手术。
后来了解到,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本格里医院外余震不断, 但张茜和刘燕几乎感觉不到,她俩的全副心思和精神都在产妇身上。 幸运的是,由于及时手术,她们成功帮助产妇接生了一名女婴。 当婴儿的啼哭声传来,所有人都为之感到喜悦和庆幸。孩子的父亲更是反复用当地语言说着感谢的话语。摩洛哥当地的医护人员也称赞来自中国的同行们勇气可嘉,感谢她们地震中坚守在医院工作,守护了孕产妇的安全。 结束手术后,张茜和刘燕仍旧留在医院中,与助产士一起安抚新来的孕妇,摸宫缩,听胎心,测血压,随时关注孕妇们的情况。
异国他乡,大爱无疆担使命
马拉喀什的地震让世界为之牵动,更不用说张茜和刘燕远在中国的家人们。 张茜说,地震发生后,一直忙于工作,都来不及和家里报个平安,忙完工作才发现电话打爆了,国内的亲人都焦急万分等候她们的平安信息。 徐汇区卫健委、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相关领导第一时间打来电话慰问,八院党委书记冯云海的一句“想你们了”,让两位坚强的白衣战士也为之泪目。 家人的牵挂、组织的关怀以及朋友的问候,都成了她们在异国他乡继续奋战的动力。
据了解, 中国自1975年起向摩洛哥派出医疗队,由上海承担援助工作,迄今已派出医疗队195批,医疗队员1944人次。 48年来,援摩医疗队伍共诊治患者578万人次,完成手术近53万例。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徐汇区大华医院都向摩洛哥派出了医护人员。
据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治洁介绍,援摩医疗人员,都是应摩洛哥方面的要求,派出的外科、心内科、骨科等各方面的专科医生,而摩洛哥当地妇女的分娩率较高, 对于妇产科医生的需求也很大, 第八人民医院是徐汇区唯一有产科的区属医疗机构, 此次已是第六次派妇产科医护人员前往支持摩洛哥。院方精挑细选,派出的都是临床经验丰富, 政治素质过硬的医护人员。 据了解, 张茜和刘燕, 身为妻子和母亲, 尽管她们自身各有各的家庭责任和实际困难, 但两人选择主动报名, 远离故乡, 远赴海外,支援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摩洛哥。而摩洛哥当地妇女的分娩率较高, 本格里医院平均每个月要接生400多个新生儿。 医护人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她们只能依靠团队自己解决, 竭尽全力保障母婴安全。这次在地震中,张茜和刘燕两位医护人员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也凸显了中国援外医生无惧生死、救死扶伤、敬业奉献的仁心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