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上海市民文化节“家庭音乐大赛”的决赛现场
记者 张文菁
用上海话写歌, 带着女儿自弹自唱的音乐人王渊超,最近又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在上海人最有情结的大世界舞台,首开七场上海童谣音乐会,以一张电影票的价格,邀请市民游客感受沪语魅力。 写入音乐的本土方言,有天气、健康、时令、民俗等主题,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生活习惯,理解古老的家国情怀,其中一首《苏州河》,被他和女儿王琦乐带到了2023上海市民文化节“家庭音乐大赛”的决赛现场。
爸爸弹吉他, 女儿怀抱尤克里里,上海母亲河的岁月变迁在歌声中娓娓道来。有爱的家庭音乐氛围, 原汁原味的上海“唱作”,实力入选“美好音乐之家”30强。
“这首歌是去年十月份为苏州河写的一首歌,比较新,也没有在比赛场合唱过,就选了这一首。 ”王渊超告诉记者,以前带女儿参加过蛮多演出,也唱过不少女儿小时候写的童谣,像《光盘行动在身边》《上海好小囡》等。“也教她弹过尤克里里,这首《苏州河》旋律上稍微难一些,和弦多一些, 也是一个让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学点新的演奏方式,她会比较有收获。 ”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王渊超爱吉他、 爱音乐,2000年就获得东方风云榜“东方新人奖”,在音乐界崭露头角。 那首被视为上海“市歌”的《喜欢上海的理由》,出自当年风靡一时的“红乐队”键盘手孔佳,彼时,王渊超正是“红乐队”的贝斯手,直到孔佳去世十多年后的今天,老朋友相聚,这首歌仍是大家怀念的理由。
2010年,女儿出生后,音乐成为王渊超陪伴孩子的一种独特方式。“很多爸爸妈妈通过照片或者视频来记录孩子成长,我用歌曲来记录,从一开始对着宝宝唱,因为她还不会说话, 到后来女儿上幼儿园了也能跟着一起哼哼, 再到她也能跟我对唱童谣了,一路走来非常有意思。 ”
从第一首上海童谣《乖囡香喷喷》开始,王渊超就把女儿的成长点滴放进了歌里,陆续创作了《Me More Say》(棉毛衫)、《Do Re Mi So La Xi》等歌曲,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女俩也时常同框演唱。写进歌里的生活日常朗朗上口、富于童趣,而用上海话演绎既是父女俩的标签,也藏着王渊超努力推广上海方言、保留本土文化的良苦用心。
文字简白、 旋律隽永的童谣近年来引发关注, 在音乐类综艺和演出中赢得不少观众的共鸣。在如今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要用什么样的音乐滋养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有歌可唱、有情绪可以表达,除了《笃笃笃,卖糖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外,还能否有更多符合今天“体感”的童谣创作?王渊超一直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