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旭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如今,新技术正在改变这一传统认知。借由脊柱微创手术的开展,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得到解决,哪怕是近百岁的老人也可以在术后第二天下地行走出院。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脊柱外科组负责人孙平是上海最早一批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的医生。近5年内,他已完成脊柱微创手术1000余台, 在PVP或者PKP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将该技术打造成为徐汇区尖峰学科的特色专科。 2022年,孙平率先在徐汇区开展VBS椎体支架系统(Vertebral Body Stenting System) 成形技术, 为越来越多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下简称OVCF)患者带来了福音。
所谓OVCF,指的是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脊柱部位的压缩性骨折,常发于老年人群。 患者不仅会有严重疼痛,还可能发展为进行性脊柱畸形。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如果不能及时治愈,长期卧床带来的身体并发症,比骨折本身更危险。
2022年,96岁的赵老伯就因为如厕坐马桶时不慎扭伤腰部引发剧烈疼痛,前来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但赵老伯的情况十分棘手,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还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身体整体状况较差。 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在对病人状况进行评估,并与病人家属商议后,孙平决定采用脊柱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局部麻醉后实施手术,15分钟就结束了,20分钟病人的疼痛就得到了明显缓解,三四个小时就能下地了。”孙平为赵老伯实施的是椎体支架成形术,相比以往脊柱微创手术中用到的经皮椎体成形术(简称PVP) 以及经皮后凸成形术(简称PKP),这种新技术可以真正做到微创椎体内局部复位支撑骨水泥的精准填充固定。
作为临床手术中最难的四级手术,VBS脊柱微创手术的实施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特别高。骨水泥渗漏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医生需要精准预估骨水泥性能及其凝固时间,把控注射速度和用量。 VBS的穿刺针为4mm, 容错范围则要小于1mm,娴熟、精准的穿刺技巧必不可少。
要开展VBS脊柱微创手术, 医生的学习曲线也特别长,需要医生在脊柱外科手术经验上有很长时间的积累。作为脊柱特色外科的领军人物, 孙平从2003年开始进行脊柱手术,近5年内,主刀完成手术1500余台, 其中微创椎体成形术600余台。长期的积累后,才有了2022年的率先尝试。 也因此,今年4月,孙平获得了“徐汇工匠”提名奖。

96 岁老伯蹲马桶骨折?
VBS脊柱微创技术15分钟手术、4小时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