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半,忻惠芬守在弄堂口,等候天平街道助餐员送来午餐。两份餐盒,荤素搭配,小心捧在手里。这两盒助老餐不是忻惠芬自己订的, 是给楼上邻居、 有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小齐(化名)送的。
独居的小齐有精神残疾, 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双亲去世后,就靠单身的哥哥抚养照料。“他们从来不下楼用煤气,要么买点吃的, 要么用电磁炉简单烧一点”,忻惠芬表示,兄弟俩不跟旁人打交道,也没有亲戚朋友来往,意想不到的是2022年7月,哥哥在家中意外去世,小齐从此成了无依无靠的人。
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他往后怎么办?有没有亲戚可以担当起监护职责? 在主持料理完小齐哥哥后事之后,息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惠丽和居委干部就隔三差五地来看他, 一方面关心他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也希望从只言片语中找到可能的监护人线索。
而这栋两户人家的老屋里,和小齐楼上楼下的忻惠芬夫妇就此成了小齐的守护者。“他平常从来不找我们,那次哥哥出事, 他才来敲我们家门, 我赶紧上去看,替他报了警;他一个人以后生活怎么办,真的蛮可怜的。 ”忻惠芬夫妇心疼命运多舛的小齐,即便自己身体并不好,二老还是想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街道给小齐安排的护理员每天一早来,负责洗晒整理;忻惠芬则每天关心照顾着他的冷暖;家门口的弄堂既深且窄,送餐车不方便进来, 忻惠芬就守候在弄堂口等餐车来,不管刮风下雨,一天不落,将热乎乎的饭菜第一时间送到小齐手中。“一盒中饭,一盒晚饭,每天他会出门扔一次垃圾,他回来我们才放心;他不会照顾自己,只好当他是我们自己小孩来照顾了。 ”忻惠芬说。
忻惠芬夫妇不辞辛劳、 不计回报的邻里守望,感动着居委干部,居民们也都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小齐在忻惠芬夫妇的照顾下,日子过得安稳,有时他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声“谢谢”,让忻阿婆夫妇倍感满足。“我一直都觉得这么做是应该的, 远亲不如近邻,能做邻居就是一种缘分,我没有想过获得什么回报。”忻惠芬说得如此平常,那份慈悲和质朴的爱藏在老人的心里。
(来源:区委宣传部 文明办)

义务照顾邻居谱写大爱
老夫妻获邻里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