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92岁时入住街道福利院,我出门骑车6分钟可到达,退休的我隔天去看她一次。 2年后母亲因股骨颈骨折未治愈,转入一家很远的市级福利院, 我遂把每周六看望老母设定为“母亲日”。
卧床养老的母亲记不清周一周二。 每当我来福利院,她知道是礼拜六。 一个夏天的周六,我照例去看她。 母亲说大热天的,以后半个月来一次也行。 碰巧下一个双休日有战友聚会活动,我不能去福利院了。 想到她关照在先,偶尔少去一次也无妨吧。半个月后我走进了福利院,同室91岁的张老太把我拉出门外说,“老大,你娘因你上个礼拜六没有来流过泪呢。 ”我吃了一惊,原来之前老母对我说的是客气话,心里盼望子女最好每天来看她。 我心里有数了,今后每周六探母雷打不动,至于有其他活动或让路或推迟吧。
福利院地处宝山漠河路,环境如同花园别墅,满园绿荫,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极宜养老。母亲她身体尚健康,白头发也很少,我对她说你有百岁命,老母说早点死了好。 这种说话口气,也许是她长期卧床不能走动所致,觉得活着没意思。 我想唯有绵绵亲情才能化解母亲的烦躁不安,自定的“母亲日”要坚持。 福利院离我家远,乘地铁3号线在友谊路站下车后,还要步行20分钟左右。 高温季度一身汗,台风季节一身雨,也够呛。 母亲见了心痛,说天热、风大,过段时间再来吧。我可不会“上当”了。母亲在,福利院就是我必去的家。 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的季节,我用轮椅推着母亲在福利院小路上慢行,听树上小鸟鸣叫,看池中鱼儿游动。 几条红色、黄色的大锦鲤游过来了,我对母亲说,快看,大鱼来了。 母亲说看见了,我把准备好的面包屑递给她喂鱼, 母亲好开心啊! 在深绿的雪松下, 在粉色的桃花前, 我用手机给母亲拍摄照片,每拍一张就给她过目,她看了很喜欢。
每次回“家”,我总要带点母亲喜欢吃的菜肴和点心去。比如红烧肉、清蒸鱼、鸽子汤等。虽然烧的没有福利院大厨好吃, 但能让老母感受子女的关爱之心。红宝石小盒装提拉米苏,上午吃一半,下午吃一半,母亲非常享受我用塑料小调羹喂她。在家做好水果羹保温带来,水果原料有切成肉丁状的苹果、梨子和桔子瓤,在开水里煮5分钟左右,加上冰糖和藕粉调制,最后撒点糖桂花,一切按照母亲过去的做法来,让她回忆当年的味道,老母说真香、好吃。“茶歇”结束,接下来给她头部按摩半小时, 母亲常会在按摩中睡着。同室的老人用羡慕眼光对我说:“老大,只要你来,就是你娘过年过节”,一句话说得我怦然心动。 是啊,在老人们的眼里,子女来看望住福利院的母亲,跟过节团聚没啥两样。老了不在乎你的伴手礼是否贵重, 看重的是子女有没有一颗孝敬心。哪怕坐着说说话,敲敲背,梳梳头,微小的一举一动也温暖老人心。
我知道“母亲日”会越来越少,所以每一次都弥足珍贵。 我有5个成家的弟妹,6年里“母亲日”不缺子女看望,后来周二、周三也成了“母亲日”。 有时发生“撞车”现象,福利院的卧室里四世同堂,一片欢声笑语。母亲成为了福利院人气最旺阿婆,她的心情也好了。
前年1月, 母亲在福利院开心地度过了百岁生日。3月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她安详走了。我永远记住她的养育之恩。

想起“母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