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志军 陆翔 李瑾琳
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能够被锁定“老巢”———明确的原发灶,还有一些是多原发和不明原发的胂瘤。 虽然它们的发病率不高,属于肿瘤界的“少数群体”,但它们很容易被误诊,甚至无法找到原发灶,病人就诊的时候,像热锅上的蚂蚁,茫然无措。“我们诊治中心,愿意承担‘探案’,寻找真相的任务。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专家罗志国说。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中心, 由医院肿瘤大内科主任胡夕春教授领衔, 希望通过“多兵种”联合作战,全方位的覆盖检查将有效捕捉病灶,共同揭开“看不见的肿瘤”真面目,为精准打击肿瘤提供有效方案。每周三早上7点半, 肿瘤医院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诊治团队有一个多学科讨论会。医生汇报接诊的病人病史,各个学科专家发表自己的诊断意见, 最后决定诊治策略。
设立了这样的专业门诊和诊治中心后,患者有了方向。 特别是兄弟医院的医生在碰到原发不明肿瘤的难题时,知道肿瘤医院有这样的门诊,会推荐患者前来寻找希望。 前段时间有个病人,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一查是骨髓转移。 根据患者前面的检查做了细致的临床分析, 再一次胃镜检查后确诊是胃癌。 面对每个原发灶不明肿瘤的首诊病人, 罗志国都会非常仔细地询问病史, 并且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另外,细胞学、病理学也是非常重要,但仍要结合临床判断。 要与病理科医生和细胞学医生共同讨论,这个肿瘤可能是从哪里来的。“最后是要采用一些新的技术, 现在有一个叫‘肿瘤起源’的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判断肿瘤可能来自于哪个器官。 ”罗志国介绍说。
明确诊断是治疗的第一步,之后才谈得上对症施治、精准治疗。 2019年,由胡夕春教授牵头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该专委会的成立,其实是带领全国肿瘤学的专家一起,就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制定共识指南,给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治疗制定规范。

肿瘤“老巢”不明,是难啃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