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的倪修龙
倪修龙与他的摄影作品展
时任希腊大使罗林泉来包机给大伙儿送行
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倪修龙
倪修龙与3个侄子合影
展示当年在利比亚使用的国旗
文/记者 殷志军 陆翔 图/ 陆翔 资料
他最近忙并快乐着,随着《万里归途》影片播放,作为利比亚归侨大撤离的亲历者,前些天学习强国平台刊发了他的《我所亲历的利比亚大撒离》;10月9日下午3:30红星新闻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连麦他,让他畅谈撤侨亲历感受,10月13日《新闻晨报》又不失时机,整版报道了他作为“归途” 主角撤侨背后故事;10月15日区摄影家协会又邀请他前去座谈……他就是2017年首批徐汇滨江建设者,拍了“千张笑脸”的工地摄影师倪修龙。
利比亚撤侨事件“亲历者”
电影《战狼2》《万里归途》都是根据利比亚撤侨事件真实故事改编而成。2010年, 当时作为中建八局利比亚分公司一名职工, 刚结束了位于卡塔尔多哈工程项目, 倪修龙与三个侄子先后前往北非利比亚,不料2011年开春,利比亚内战爆发, 战火蔓延到他们所在地———班加西。 2月20日期间,当地反政府组织高压控制, 局势陷入战火纷飞无序状态,宿舍家电、钱财、衣服都成了抢劫目标,迷惘、焦虑、慌乱充盈在千余名建筑工人心头。不多久,中建八局利比亚分公司领导带来好消息, 祖国将尽快安排撤离每一个人,请大家放心!
大家听完, 现场有些人情不自禁振臂高呼“祖国万岁”,由于撤离匆忙,中建八局利比亚分公司职工有的护照丢失了,无法证明自己国籍身份,难以通关。于是局领导急中生智,让大家举着国旗高唱国歌,一路过关!“一些邻国的朋友看着我们祖国强大,来迎接自己儿女,昂首挺胸迈向祖国怀抱,都竖起大拇指,叫着China!China!”倪修龙激动地说道。
倪修龙向记者展示他和三个侄子护照,如数家珍,最令人震惊的是他突然从一个小包里拿出七成新的五星红旗,他说:“当时护照就是回家的船票,国旗就是我们心中的明灯。 ”2月26日,4600名侨民拿着来之不易特殊船票,坐上了“希腊精神号”和“奥林匹克冠军号”邮轮辗转希腊后回国。 倪修龙感慨道:“祖国强大,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只有亲历者,才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
“滨江建设者之家”首名党员报到者
10月13日采访,倪修龙刻意安排在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接受访谈,“宝宝阿姨”(滨江建设者之家党支部书记蔡莉萌)一声声“老倪”叫得格外亲切,她告诉记者,“老倪”是首批建设者之家的“客人”,也是第一名党员报到者。 你看,“家”里所有背景墙上图片都是老倪杰作,只要“家”有领导、贵宾来访,我一个电话,老倪马上赶到。 如今他虽搬到了静安区最大旧改项目安康苑工地,还是一呼百应!“我心中的‘家’还是在这里! ”倪修龙深情地说。
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有一张大照片格外醒目,倪修龙指着十几个学生和他一起合影说,这是我援助的甘肃卓尼的藏族孩子们,我用摄影大赛奖金为他们添置了学习用品,孩子们和我约定,十年后,再相见,一定让我刮目相看!
乐善好施、 热心助人是倪修龙一贯品行, 有一次一位七旬大爷背着厚重行囊,在火车站自动扶梯上,一个踉跄,人仰包翻,说时迟,那时快,倪修龙一个箭步飞奔向前,用身体筑起坚固人墙,死死顶住行将倒伏的大爷, 巨大冲力使之同时摔倒在地。 磨破了他的衣裤、皮肤,但大爷安然无恙。 谁知半个多月后,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志(老大爷之子)托人找寻到中建八局上海公司, 找到了倪修龙,对他救助之恩深表谢意。
拍了“千张笑脸”的工地摄影师
摄影, 是倪修龙半辈子以来的最大爱好,2005年他加入中建八局卡塔尔工程项目时,单位发了一台红色卡片机,用来记录工地中存在安全隐患和需要整改的地方,闲暇之余,也会拍摄些当地人文景观。 2017年,摄影进入“佳境”的他总想着用相机这一最直白表达形式记录下建筑工人们工作、 生活一瞬间,“千张笑脸”构思应运而生。 在千张笑脸中,工人们穿戴完备、神情自然,或露齿憨笑,或抿嘴一笑,或含情脉脉,或英气逼人……张张笑脸展示着新时代建筑工人昂扬向上、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为此,徐汇西岸集团在2018年元旦滨江西岸贯通之际,还为其办了个人“建设者礼赞”影展,引起社会轰动,“试想,若干年后,这些工人带着儿孙,重回滨江,指着曾洒下辛勤汗水、纷纷拔地而起的高楼,这种骄傲自豪感是常人不能体会的。 ”倪修龙笑着说道。
“我非常喜欢这个摄影师的作品。 他会拍花卉风光,但他的镜头始终对着农民工兄弟。他才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摄影师。”这是上海市一名退休警察对倪修龙的评价。
拍了近二十万张图片、数次获全国市区摄影大奖的工地摄影师倪修龙在采访最后表示,“‘笑脸’我还要拍下去! ”这不他又向记者展示了疫情期间工地建筑者们戴口罩的张张“笑脸”。千人千面、笑脸各异,建设者换了一批又一批,“笑脸无止境”……
倪修龙眼中目标坚定,而他言语中的徐汇情结却难以割舍,期待未来他有更多“笑脸”佳作,让我们感受“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