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很多, 其中有三位名字叫“国庆”。 顾名思义, 他们都是在共和国国庆期间出生的。
第一位是1959年10月2日出生的周国庆,今年国庆后将办退休手续。 我与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市工人文化宫曲艺班相识的。 我们每周两个晚上来市宫听袁一灵及“双字辈”老师讲课,20余名学员最后结业时和我唯一保持往来的就是周国庆。 30多年来我看着他从沪太路旁的棚户区动迁借房到宜川、 分房到凉城、买了中山北路商品房、最后定居于嘉定的别墅。他住房在不断变化,可与我的友情一直未变,尤其是我有何困难,他总是热情相助。16年前我家动迁,买二手房缺钱, 他及时借了6万元, 让我感激。 2008年汶川地震,他特地去灾区,领回两个孤儿来家住了一周, 以解除他们的心理阴影,其仁爱精神值得我钦佩。
第二位是1969年9月30日出生的李国庆, 他是我当年受单位派遣赴广东顺德工作期间认识的。因我经常给《万家乐报》投稿,时间长了编辑便介绍我参加当地一个文学沙龙。 在每月一次的活动中,钟爱诗歌的李国庆与我很投缘,我们时常在沙龙里切磋写作技艺。 他文笔很好,除了诗歌,微型小说、散文也常在《顺德报》、《万家乐报》上发表,还出了三本诗集。 大学毕业的李国庆原本在老家湖南常德是中学教师,来广东打工后,从一线工人到班长、再到部门经理。之后因工作成绩优秀, 从员工宿舍搬到了单位奖励的住房, 不几年老婆孩子也来顺德落户。前几年他在微信里告诉我,顺德市作家协会已批准他为作协会员。 2010年他来上海参观世博会, 我特地陪同参观并带他浏览了浦江两岸。 分手时他感慨地说:“我一个农民出身的城市人, 第一次来上海,它“海纳百川”的睿智与“大气谦和”的魅力不愧为国际大都市,上海让我真正领略了其卓越不凡的气势, 回去又有很多创作素材了。 ”
第三位是我以前的邻居叫马国庆,1959年10月1日出生,名副其实的“国庆”。 他原来名字叫“大庆”,想必他父母为了纪念建国10周年“大庆”吧?然而问题来了,“马大庆”,在学校里同学给他起了绰号“马大哈”,后不得已就改了“马国庆”。 原本读书时他成绩不好,但其经商的本事大。改革开放初期他辞职“下海”,有了第一桶金后又东渡扶桑, 奋斗了几年回来开了公司,先是涉猎房地产,后又进军养殖、教育等多个领域,拥有不菲家产。 然而人没有十全十美, 至今他仍是“王老五”。那天坐他的“奔驰”去吃饭,他说很羡慕我这个“下班回家”的男人,虽然清贫但家庭幸福, 享受着有老婆孩子的天伦之乐……有着业主委员会会长头衔的他,曾出资建造了小区老年活动室。他说他穷的只剩钱了,要向我借点“精神财富”给他……
三位“国庆”朋友,三种不同人生经历。他们的名字虽不能说是命运的箴言,但被时代打上烙印的名字却与社会发展、历史前进有着某种联系的。不管是住房的变迁、职位的变换还是身份的改变,都折射出共和国73年来日新月异的变迁以及百姓生活的提高。
希望他们在春和景明的今天再有新的建树从而实现更高、更远的梦想!

“国庆”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