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奚亮
这是城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十年,产业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这是城区蝶变升级大有作为的十年,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 徐汇区坚持创新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围绕“两极驱动、东西循环、南北联动、中部提升”,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华泾“东西南北”四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绘就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
经济发展韧劲足
回望过去五年,徐汇各“战线”凝心聚力促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6%,2021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20.5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4.9%。通过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243.7亿元,年均增长19.8%。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持续深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徐汇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充分发挥联合、协调等综合优势,通过搭建平台、汇聚资源、提供服务、助推发展。 过去五年,徐汇区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更加牢固,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快速壮大,2021年预计完成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4000亿元以上,五年年均增长15%。
新消费引领消费升级,为助力消费提档升级,2022年9月,“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在西岸艺术中心举行,这场活动汇聚了55个国内外品牌的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成为消费者打卡新地标、认识新品牌、体验新业态的嘉年华。 作为最早提出“首店经济”概念的城区之一, 徐汇区陆续引进了全国或上海首店400余家,获评“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仅今年就将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成为了徐汇区经济优化升级的新引擎。
2018年, 第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徐汇启幕,从“AI”到“元宇宙”,徐汇滨江成为了定义“未来”的引领者,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总产出五年年均增长近30%。 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徐汇区正瞄准四大“千亿级”产业计划布局新赛道。
城市更新焕新颜
作为市民购物休闲的首选地, 中心城区的西南门户, 徐家汇商圈的更新步伐持续加快。太平洋数码二期、港汇恒隆广场完成改造,徐家汇国贸中心一期、二期投入运营, 天桥连廊一期建成开放、 二期主体贯通,已成为文化赋能、美食美景、美好体验的顶级商圈。
不用反复上下楼梯, 也无需借道地铁站的地下通道,更不必苦等路口的红绿灯,白天,这里是空中花园,晚上,这里是一根“金腰带”, 徐家汇天桥连廊不仅串联起了周边商业,促进了各商家的融合,也给整个徐家汇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经历百年的岁月,如今,徐汇滨江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四大产业,在徐汇滨江沿岸,规划建设了西岸传媒港、西岸数智谷、西岸金融城、西岸生命蓝湾等“一港一谷一城一湾”核心载体,形成了创新发展的鲜明标识, 正不断吸引集聚更多创新要素、资源,持续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1年, 徐汇区人工智能总产出达565亿元, 较2018年承办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实现了倍增,作为未来人工智能的新地标以及承接徐汇滨江创新极的辐射与外溢区域,徐汇华泾地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形成产业集聚、产业交互、产业培育的产业生态链。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重整行装再出发, 徐汇区将围绕“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凝心聚力,团结拼搏, 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徐汇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