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夫
几年前曾写过一篇《文房颂》:“陋室却见飘瑞气,茅庐何以有异香,莫非府第藏珍宝?原是舍间有文房。”这原是对心目中的书房的祝颂之句,憧憬之词。
我的书房名“紫来斋”,取意“紫来东来”之意。新世纪以来,果然“紫气”频来,辞别了“楼中阁”,迁进了十八楼,最后儿子又让我住进了四A级景区中的徐汇区锦汇苑,原是两室一厅,经装修后,辟成三室一厅,于是有了我的独立书房———紫来斋。
书房原是家庭之绿洲,文明之摇篮。书房之雅,贵在有书卷气,重在有翰墨香。 想我“紫来斋”,紫来者,气也。斯气者,是为文气,书卷气。 因此跨进门,抬头便见屏风处有一古色古香的梅花型博古架, 上置八件文房之宝,诸如笔筒、笔架、笔洗、紫砂壶等,那笔筒上印着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红色字迹分外醒目,似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客厅中,在一幅“紫来东来”匾下,有幅紫藤花盛开,俏燕喜穿飞的画,高挂墙面,让人感觉春意盎然,文意浓郁。
拐过屏风, 书法名家钱君匋题写的“紫来斋”红木匾额赫然在目,“紫来斋”三字泛着金光,显得分外耀目。 走进书房,宽大的书桌上一部电脑,有键声,有彩屏,展示着大千世界; 桌上有一尊瓷质鲁迅坐像,手持书本,正在构思佳作;书桌上方,有一幅《李白斗酒诗百篇》画,正在纵意挥毫, 让人不知不觉进入浓浓的书卷气中;而书桌左上方,一隶书“学海无涯”镜框,警示着书斋主人学无止境,切不可松懈。
书房约十平米见方, 右方靠墙顶天立地地排列着三只书橱, 分类陈放着主人所著的作品和文朋诗友签名赠送的书籍,我所钟情的书斋文化,也有专柜陈列。书房左方,有一只漂亮的玻璃橱,内陈列着主人一生收藏的文房清供。 明代著名学者屠隆文玩名著《考盘余事》中所列40多种文房用具,这里几乎都有。 打开射灯,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整个“紫来斋”弥漫着一种书香之气, 促人潜心书房的淡然情趣……这不是一幅美妙的“紫气东来”图么?!
在“紫来斋”里研究书房文化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感到书房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沉浸其中,其乐无穷。经过30多年的潜心收藏, 集有数量可观的文房清玩,因此成功举办“紫来斋书房文化展”,并在上海书展中作过读书报告,提出“书房是世上最有文化的地方”“小康不小康, 主要看书房”“上有天堂, 下有书房”,被誉为“金句”,新华社还作了报道。曾在天津《今晚报》、河北《收藏报》《上海经济报》、台湾《中国怡居》等八家报刊辟有“名斋印赏”“书斋联话”“名家书屋”“书斋匾品”等专栏。 著有《名人书斋》《中华书房文化》等8本书房文化书籍。
在“紫来斋”中,我集有谢稚柳、程十发、 唐云等名家题写书房文化字画百多张,单题写“紫来斋”名的就有钱君匋、王康乐、杜宣、高式熊、胡铁生、吴颐人等,与名人(或其家属)往来手札、照片有多册,以及名家题书房和亲钤书房印册页,书房文化剪报,手稿、卡片等等。 这也许是“紫气东来”,陋室也见“飘瑞气”吧!

紫来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