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春
上午8点,老李家的门铃分秒不差地响了起来。
“我来了! ”老李打开门,小秦一脸灿烂地边打着招呼,边放下手中的保温杯和双肩包,然后从鞋架上取下拖鞋,小跑着去向阳台。
小秦是钟点工。
老李家原先不用阿姨,家务活妻子一手包办———她把做家务当作锻炼,要不是———
小秦40大几的年纪, 模样清爽,做事利落,她每周一、三、五过来,每次三个小时。 这是实打实的三个小时———进了门后一刻不停,水也是保洁完后走进电梯里才喝上一口。一向挑剔的老李妻子暗暗赞叹: 勤快又专业,这样的阿姨难得!
老李妻子出院回家不久。病情来得突然、凶猛,好在送医及时,有惊无险。 只是她再也不敢事事亲力亲为, 年纪不饶人,又是大病初愈, 顺从了老李的意思,请了钟点工……
小秦是哪里人,没问。 她一天要做4户人家———上午一家,下午两家,晚上还有一家,每天夜晚10点以后方能回到租住的小屋。 周末是不做的,在家陪女儿。她跟着女儿来上海的。说起女儿, 小秦的眼里满满的自豪。女儿在这里读大学,是他们县城当年的高考状元。
这也是老李妻子满意小秦的一个因素。老李妻子退休前是一所中学的书记。
说起来还有个小插曲。小秦做了两个星期后,家政公司负责人老王打电话来, 老李一愣,上午对门的老张说,他们家钟点工又要加钱了。 小秦也是这个套路?先给你个好印象———原来是回访。老李笑着自嘲着:想多了!随即对小秦赞不绝口,老王高兴地道:这是我们的金牌。
小秦第二天来时,老李把老王的话说给她听, 小秦笑了,说金牌不敢当。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小秦清洁房间一丝不苟,隔上一段时间会把窗玻璃擦拭一遍。 老李夫妇要另外付费,他们家楼层高,往常过年时才会请清洁公司来做窗玻璃保洁。小秦却怎么也不肯收, 说在工作时间内,应该的。
老李妻子的心情舒缓了许多,渐渐从疾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小秦不在的时候,嘴里时不时地念叨几句,小秦一来,开心地和她说个不停。 小秦呢,嘴上说着话,手上是停不下来的。 两人聊得最多的, 是小秦的女儿。小秦说女儿今年毕业,学校要保送她读研究生。老李妻子高兴地说,读研究生好,毕业后找工作方便。又说他们学校现在招聘老师,硕士生、博士生来投学历的很多。 小秦惊讶,做教师需要这么高的学历? 老李妻子点着头,好单位竞争激烈! 小秦一时无语,微笑着的脸有些僵硬。
老李妻子身体恢复得很好,每天早晨自己去花园里散散步,洗菜做饭也不用老李动手了,说老李做的菜不好吃。 她心里是过意不去,跟小秦说老李太辛苦。此时小秦便笑:阿姨对先生真好。
突然就遇上了疫情……
老李妻子首先想到的,是把工资和小秦结了, 还叮嘱了一句:多结一个月。老李说等等,这样的时间不会长,不能让小秦以为就此解约了。想不到一等就是两个多月……
这天老李的妻子又催了,说小秦是不高兴了,老张家的阿姨已经来了几次,小秦一点音讯都没有。 老李也意识到了,这段日子小秦是怎么过来的? 比起他们,自是益发的不易。 忙拿起手机,给小秦转去两个月的工资。3月份,小秦做了上半个月。
不料第二天,钱自动退回了。
这———老李看着妻子,茫然无措。 你打个电话说明一下,妻子说,看来是误会了。
谁知小秦已经回老家了。小秦一再打着招呼,说忘了和你们说一声。 她想不到票这么难买,好不容易买到,就———女儿不读研了? 老李妻子接过电话,你女儿应该留在上海, 这里有前途。县中要女儿回去。那是我们县城最好的中学, 女儿是那儿毕业的。女儿的意思?小秦轻轻地叹了口气,看得出她是希望女儿在上海发展的。
一个月后小秦语音连线,看得出她心情不错,告诉他们女儿终究是女儿,贴心、暖人。女儿不想看着母亲这般劳累,更不希望母亲和父亲为了自己只能在寒暑假里相聚。家乡早已不是以前的家乡,虽说比起大城市还有着不小的距离,然而这不正是需要年轻人努力的么!
老李和妻子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道:女儿暖心!

老李家的钟点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