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黑板的缘分从上学时就有了。
一二年级的黑板, 是名副其实的黑板,就是用油漆刷黑的木板,挂在教室的前墙中间。学期结束时,由几个力气大的学生抬回老师的家里放着,新学期开始前,漆一遍再抬来。二年级结束的那天, 我们簇拥着老师, 抬着黑板,行走在阳光洒满的土路上。
三年级以后去邻村的学校读书,教室的前墙中间凸起了一个长方形,用水泥抹平,刷上黑漆,这就是黑板。那些黑板看着很平,手掌抚过,会感觉到高高低低,像是牛刚耕过的田地。 老师板书在凸起的地方时会反光,下面坐的学生总有喊看不见的,把头左晃晃右晃晃,找准某个位置,就能看清了。
中学以后,黑板换成磨玻璃的了,反光的现象再也不会有了。而且,教室的后墙上有了黑板报, 这是班主任授权给班干部打理的自留地。 但这块黑板,却不是磨玻璃的,还是油漆刷黑的墙面。初二的时候,我也办过几期。找些青春美文、励志名言写上,再找会画画的同学插图。
高中的黑板报一直换得不勤,到高三干脆没人办了。
高中毕业后, 当了两个月的乡村教师,教四年级的数学和四、五年级的自然。黑板成了示范田,希望学生们能从这示范田里学到耕作的知识。 大学时代,一块黑板由四小块组成,可以上下左右来回推拉。每次上课,黑板都被拉得哗哗响。小学和中学时代,黑板都是当天值日的学生在课间擦。大学时,擦黑板永远是班长的活。 这班长当得真够累的。
踏入工作岗位以后, 一直和黑板报有难分难解的缘分……
黑板承载着我的整个求知年代,黑板报贯穿着我整个职场岁月。 冬天办板报时那冻手的感觉至今还在,而那些日子再也不会回来。
我曾精心耕耘过的黑板前, 如今站立着谁的身影?

行走的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