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汗多, 属于正常生理反应。 汗多难受,无汗不欢。
汗,多与辛苦工作、诚实劳动联在一起。曾有个口号很流行:天大热人大干,出大力流大汗。天热出力就更加汗流满面了。壬寅夏天三伏天,小区门口值守的保安师傅;墙根角大口喝水的环卫工人, 骑着电驴子风驰电掣的快递小哥, 穿戴全套装备的核酸志愿者……很多人几乎在与酷热贴身“肉搏”。
隔壁邻居注重启蒙教育, 家中稚儿随口便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而诗词歌赋中与“汗”有关还有很多,譬如成语:汗流浃背、挥汗如雨等,甚而爱屋及乌, 连牛汗马汗和竹子的汗也一同囊括进来。 唐朝柳宗元在《陆文通墓表》里描述藏书之多,放在家里堆至屋顶,搬家时牛马累得一身汗,于是就有成语“汗牛充栋”,当然这应是表达竹简够沉。
中医关于“汗”有很多论述。《素问》里有“阳加于阴谓之汗”。 因阳气而发泄的就是汗,出汗就像大自然下雨一样。有点玄乎但也能理解,天热人便烦燥。其实只要没病,“汗如泉”酣畅一下,体内自会平衡,所谓心静自然凉。
蝉鸣瓜香,无汗不欢。

无汗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