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稀音、 只闻蝉鸣,品啜香茗、闲适心静,独自慵懒于午后的溽热之中。
顺手展开檀香镂花绢质折扇,轻摇消暑。 扇面是钟爱古典诗词、精研行楷书法的好友程兄的墨宝。细赏之余, 程兄之详解音犹在耳。这首题为《暑旱苦热》的宋代七律诗,出自以才气为王安石所器重的王令之手,读来超凡脱俗、荡气回肠。“清风无力屠得热, 落日着翅飞上山。”这“无力屠”想象奇特,连着似乎有违常理的“飞上山”, 写尽了夏日的酷热;“人固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江海浩瀚,天河悠远,岂会干涸?然诗人脑洞大开,把这“荒唐之忧”化为“现实之虑”,暑热的威逼由此更甚;“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遥想“昆仑雪”和“蓬莱寒”,反衬出眼下汗蒸胸闷的难耐;“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诗人信手挥就的神来之笔,涵括了想象之宏阔,气度之非凡,境界之高尚,着实让我领略了古典诗词的情景交融之魅。
假如说,书法和律诗更多传承古风之脉络,那么,由摄影与绘画俱佳的王姐馈赠我的“画意摄影”作品《夏荷》,则从创新审美的视角,融耐人寻味的古风画卷和原始痕迹于现代生活的细节,引发我于高超的现代摄影技巧中,维系对传统文化的共鸣和敬重。 王姐自喻是“不折不扣的绘画主义摄影控”,她以实景拍摄,后期对色调、质感、意境和瑕疵进行调整和润饰,将照片处理成具有工笔写意感、 似画非画的影像作品。《夏荷》中的女子清秀端庄、气质优雅,梳古典中分花苞头,着粉色新中式棉质连衣裙, 侧身闲坐泊于荷塘的扁舟之中,明眸微闭,青丝润垂。 远眺,粉荷初绽,蜻蜓俏立;近观,翠叶如盖,微波不惊。 整幅画面疏朗淡雅,意蕴飘逸。 从中看得出王姐注重中国画的格调、形式和韵味的探索,以现代审美文化的视角,把两者融为一体的用心,着实让我领略了画意摄影的工笔细腻之魅。
消夏,阳春白雪的诗书画花固然不可或缺, 而下里巴人的日用家什更乃须臾不离。 寒舍中四角点缀花饰图案的竹篾凉席助我安然入梦; 脚穿草编拖鞋步履轻盈,滑爽适意;手工艺人用细竹篾织成的小笼子挂于窗前, 蝈蝈“叽叽”的催眠曲陪伴我度过夏季;“栀子花———白兰花———” 守在弄口路边,身穿蓝印花布衣衫, 挎着竹篮的本地阿婆那轻声的叫卖, 和着花朵淡淡的幽香, 引来邻家女取出荷包, 精挑细选,佩于胸前。 这暑天独有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着实让我领略了编织手艺的市井趣味之魅。
尽兴、尽情、尽心享受夏之魅,漫长的暑天还会酷热难熬吗?

夏之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