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田林第一小学 张箐恬
作为一个十岁的孩子, 我有几个最重要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然我最依赖的还是妈妈。我总觉得有了妈妈,就有了所有的安全感。我也曾好奇地问过妈妈, 如果把她最重要的人排个序的话, 会是什么顺序呢? 妈妈说,和我一样,她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外婆是她最重要的人,我排第二。可是第三位是我远远没有想到的一个人, 是我那已经去世的太外婆,也就是妈妈的外婆。
我好奇地问妈妈原因, 妈妈说一个是因为太外婆给了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外婆, 在人生最低潮的岁月中最大的帮助,我的妈妈很感激她。 第二个是因为,太外婆独自抚养了四个子女长大成人,并很好地赡养了自己的婆婆, 是一个十分能干的女人,我的妈妈很钦佩她。
一次过年守岁的时候, 一家人在一起聊天。 外婆说,在她很小的时候,我的太外公就过世了。 太外婆一个人要拉扯四个未成年的子女长大真的很辛苦。 因为太外婆是上海的农村户口, 以前不仅要干很多农活, 还要和男人一样给家里翻新房子,甚至盖新房。
太外婆是特别疼爱孩子的一个人,即使在这样困苦的光景里, 也还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吃得好一些。 我的外婆小时候身体不好,还挑食。太外婆就会尽量弄些她爱吃的。外婆常常感慨,要是在别人家,别说是另外弄点好吃的,能吃饱就不错了。外婆还说她初中毕业那年,那个时候很少有女孩子能上高中, 都是早早干活补贴家用。但是她想继续读书,也自知家里条件很差, 可太外婆咬咬牙还是让她去读书了。
太外婆不仅仅是我们一家人心中非常重要的人,在姨妈和两个舅舅三家人的心中也有着同样的分量。我们四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这也归功于太外婆对他们良好的教育和对所有子女公平的对待。太外婆虽然没有怎么读过书, 字都不认识几个,但是她把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都教给了她的四个子女,也用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让子女们都团结一心。
后来太外婆在外婆家养老。 外婆家在一楼,有个小天井。农民出身的太外婆可看不得有闲地, 在天井里种了很多的蔬菜。每当蔬菜成熟,她就会平分给四家人,外婆也不会因此而不高兴,反而很支持太外婆这样做。我们10后这代人刚出生的那几年, 这些为数不多的绿色无公害蔬菜都是“特供”给我们这些小宝宝吃的。 后来太外婆去世了,菜地留了下来。原本不会种菜的外婆接手了这些, 她常笑着说:“年轻时身体不好做不了农民,老了倒是成了种菜好手。”外婆还是和太外婆在时一样, 时常把种出来的蔬菜送给大家,继续维持着四家人的感情。
太外婆虽然已经不在了, 但是这些蔬菜仿佛就是她精神的延续, 让温情继续环绕在我们这一大家周围。

我的太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