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学 吴天越
在上海淮海路周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望志路106号如今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新渔阳里6号如今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但你知道吗?淮海路周边这片梧桐树下,还是红色文艺的诞生地。
千山一碧,万古长青。 每次我漫步在淮海路周边的梧桐树下, 都会感到一种震撼。 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文艺家田汉、聂耳、冼星海、吕其明都出自这片梧桐树下。
沿路走去, 两座气势不凡的雕塑吸引了我,一座是坐落在新乐路、东湖路、延庆路、长乐路、富民路五岔口小花园的田汉雕像; 一座是坐落在复兴路和淮海路十字口小花园的聂耳雕像。 这两座雕像伫立在郁郁葱葱的绿荫中,洋溢在风貌清新的时空中。 在不远处的新乐路旧居, 吕其明创作了著名的红色《红旗颂》;冼星海也曾在梧桐树下的国立音乐学院学习与创作。我猛然想, 这不是红色文艺最好的传播公益场所吗?! 充分利用市中心充足的文化资源, 学生青少年与各社会团体可以组织来这里唱响或演绎红色的故事,让红色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深入人心, 也让古老的街区多一份热情与活力。 学生社团、宣讲团、合唱团等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 增进学生青年群体对于党史以及红色文艺的认同与感悟。 不管是年轻人、老人还是孩子, 每周人们都可以聚集过来聆听和感受红色历史。 在这里,衡复风貌区文化单位、报刊媒体、学校、社区街道、居委会等能够多渠道宣传, 致敬杰出红色文艺家,呈现精彩纷呈的演出。
我期望在淮海路上,建立一座以上海四大红色文艺家为主题的博物馆,与坐落于杨浦区荆州路151号的国歌纪念馆遥相呼应,让更多人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红旗颂》等伟大作品,乃至中国红色文艺的诞生历程, 在这片古老的梧桐树下, 感受淮海中路两侧风貌区作为国歌乃至革命文艺的发源地深厚的红色文化。 作为文艺方面综合性的红色文化场馆, 博物馆既能增强淮海中路两侧风貌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又将发扬这里深藏的文艺底蕴,提升上海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未来是传承, 是铭记, 是新的希望。 红色文艺不仅有着无穷的正能量,更有着无穷的经典和优美, 用红色文艺来传播民族的脊梁和正气, 将会影响到世世代代。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于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曾经的青年———田汉、 聂耳、 冼星海、吕其明,他们是新时代下青年的楷模,接地气、扬正气。 而我们当代青年崇敬、感动于梧桐树下的红色文艺与红色故事, 必将激发出昂扬的斗志和向前的精神。
梧桐树下的红色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