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号画廊﹄
筅记者
吴会雄
本报讯 长久以来, 人们普遍觉得精神疾病与艺术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相信那些天才艺术家一定有着异于常人的精神世界。 进入20世纪以来, 艺术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已成为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那么现实中,精神障碍患者的艺术创作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日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开设中国大陆首家精神病院里展示精神障碍患者作品的画廊———“600号画廊”, 心理咨询师、 精神科医师等专业人士十分鼓励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艺术表达,不仅是试图通过其作品管窥他们的思维与情感, 同时也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被学界接受。
在上海,几乎无人不知“宛平南路600号”,这里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总院院址。“600号画廊” 的命名,正是希望以轻松、幽默破除种种刻板印象的尝试。 画廊具体位置选在了院区6号楼日间康复中心的1楼走廊。 原本阴暗黑乎乎的走廊变得温暖、明亮。
首次画展的主题为“原生艺术:线条、颜色和故事”。“原生艺术”主要指精神障碍患者等未经专业艺术训练者所创造的一类艺术。 他们的创作主题、选材、表现方式不受艺术流派或流行文化的干扰, 完全发自内心。
展品的作者全都是精神障碍患者, 年龄都在40岁以上,长期住院。 经过挑选是具有一定艺术天赋和表现力的患者, 医生们称他们为“病人艺术家”。 他们的画作自觉而发、直抵心灵,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与体验。 主办方希望它能够成为公众了解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的窗口。
前来参观的观众纷纷表示,这些画作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标题也很有诗意,令人印象深刻。 画廊作为纽带, 让公众得以通过作品去感受精神病患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从而改变了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
市精神卫生中心开设“600号画廊”
走近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