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文菁
今年的上海书展因为疫情原因延期, 但在上海城市各个角落的独立书店里, 其实依然有各种好玩又有意思的书、 展览和话题等你发现。 在徐汇区文定路218号画家街二楼的乐开书店,一场名为“越在地越美丽”的在地刊物展正在举行,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在地刊物,就像是当地人写给这片土地的情书, 给读者提供了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所谓“在地刊物”,指的是在当地生活的人讲述当地故事的一种刊物。 纽约有《NEW YORK》,洛杉矶有《Los Angels》,香港有《号外》。 此次展览由乐开书店联合五月文创, 从各地搜罗到的120多种地方刊物中精选出40余种,整体呈现近年来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优质地方杂志和出版物。
这本由大鱼营造发起、在地居民共创的《新华录》目前已发行到第三期,作为一本地方生活杂志,有探店、有故事,从发现在地魅力到联合街坊邻里共同行动,这本年刊见证也营造着一个街区的成长生态。
“那些图那些故事一瞬间就能让你代进去之后,你就特别想要去亲自去了解去体验,就不太像那种网上很简单告诉你什么好吃,而且基本上都是网红,他是用在地居民的那种真情实感告诉你,有这么一个故事在这里发生,有这么一件事你可以过去看看,感受体验一下,我觉得像在精神上的某种呼唤。 ”张小姐告诉记者。
乐开书店店主蜗牛也是从参与《新华录》的发布会开始,关注起“在地刊物”这个阅读品类。 今年五月,“在地刊物展”在浙江临海举行首场展览,蜗牛于是萌发了把这个展搬到上海,在乐开书店举办第二回巡展的想法。
“他们有着自己的一种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这些优秀的在地刊物, 然后跟当地的这些文化产生更多的链接,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
纸质媒体的一种力量。 ”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更有价值, 持有这样理念的蜗牛于是和小伙伴联手, 把这些从各地搜罗打捞而来的纸质文本带到了上海,带进了乐开书店。
在内容整理和布展时, 蜗牛也发现,来自福建的在地刊物有不少,其中,创刊于2005年的福建本土城市文化杂志《家园》,十六年来坚持记录城市与乡土变迁,“与植物相伴”“山上的年轻人”“老有所乐”。 近年来的每本专题几乎都可以作为城市生活微面向的专著去阅读。
有别于一般的旅行指南, 在生动、接地气的文字信息之外,在地刊物提供一种既陌生又切中要害的真实现场,让更多人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展览将持续到9月21日,每天11点21点开放, 所有在地刊物都可以在店内打开阅读,也有少量可以购买。
“在地刊物展”再现纸媒力量
探索“生活在别处”的万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