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娟
“以前电梯老‘卡壳’,有时还会‘关人’,我们出门总提心吊胆; 现在新梯又稳又快,心里踏实多了! ”家住枫林街道泰莱大厦的王阿姨,看着眼前锃亮如新的电梯,笑意里满是安心。这座位于中山南二路508号的楼宇住宅建于2006年,1至4层为商用,5层及以上住着155户居民,却仅靠两部电梯出行。历经18年使用,两部电梯磨损后故障频发,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标注为“建议更新”。
借着老旧电梯换新补贴政策的东风, 泰莱大厦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为核心,联动居民全程参与, 仅用半年就完成两部电梯的“双更换”。
一月定方案,跑出电梯更新“加速度”
“电梯钢丝绳锈蚀、轿厢沉降,2016年开始‘闹脾气’,居民们早就盼着换梯了。 ”业委会主任张主任回忆起旧梯困境, 仍清晰记得居民们的焦虑。 2024年, 国务院明确“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的政策导向,这一信号让泰莱大厦的“换梯心愿”有了落地的底气。
2024年底, 在街道城建中心的指导下,“换梯专项小组”正式成立。 为了压缩决策周期、减少居民分歧,小组走了“高效民主”的三步棋,先通过楼层代表会议,把居民最关心的“品牌安全性”“费用透明度”“施工用时”三大诉求摸清摸透;再从市面上筛选出两款口碑过硬的电梯型号,同步公示更新预算明细,用“明算账”打消大家对“乱花钱”的顾虑;最后在城建中心指导下召开业主大会,超过三分之二业主参与投票,最终以近96%的同意率通过方案。从征求意见到达成共识, 全程仅用2个月,为后续施工抢出了关键时间。
精细服务,双梯换新中的民生“慢功夫”
半年双换梯的速度背后,藏着不少贴心的“慢功夫”。施工初期,专项小组就预判到“单梯运行可能拥堵”的问题,提前向居民发出“错峰出行倡议”:建议上班族提前15分钟出门, 老人尽量避开早晚高峰。 为了缩短工期,物业还与施工方协商,将开工时间提前至早晨7点。
可这一调整,很快收到了部分居民的噪音投诉, 一边是“赶进度”的迫切,一边是“护安宁”的需求,专项小组立刻拿出折中方案,早晨7—8点只安排拆旧件、理线路等低噪音作业,钻孔、 切割等噪音工序全部推迟到8点后; 业委会成员则主动上门沟通, 用“现在多忍几天, 未来十几年都安心” 的真诚,换来了居民的理解与配合。
施工期间, 快递配送不便的问题也被及时关注。 物业主动协调快递员, 将原本分散的配送调整为每日集中配送,且特意错开电梯上下班使用高峰。
远见管家,一部“省钱经”与一套“预判法”
“很多小区换梯卡在钱上,我们能顺利推进,全靠维修基金这份‘家底’撑着。 ”业委会张主任的话,点出了泰莱大厦换梯的“底气”。 8年间,业委会不仅没让维修基金本金减少,还通过公共收益补充等方式让维修基金增加近30万元,为外墙修缮、电梯更新等民生工程攒下了“备用金”。
除了“管钱”,张主任还有一套“预判法”。 换梯征询阶段, 她将155户按楼层划分,安排5名业委会成员各负责四层,通过“大楼门口摆摊宣传+志愿者上门讲解+电话联系房东”的组合方式,仅用1周就完成全楼征询。
泰莱大厦半年双换梯的实践, 不只是一次设备更新,更是一场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生动探索。
中山南二路 508 号的楼宇住宅
半年完成双梯换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