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笃笃”,敲门声。 开门。
“你怎么投诉我啊? ”个不高瘦瘦的一个中年男人站在我家门口大声说。
哦,常见他在小区送快递。“我怎么会投诉你呢? 网上怎么投诉我都不懂呢! ”我冤枉。
男人重复着那句话,我重复着强调:真的没投诉!
“我们要扣钱的,一天又挣不了多少。 ”他说。
“要不你打通你们领导的电话,我来和他说。 ”我试探。
电话通了,我接过他的手机为他求情:“这位快递哥工作很努力的,我没有打投诉电话, 千万不要扣他的钱……”男人接过电话悻悻离去。
这样的场景又重复了一次。
敲门声,我开门,忍不住:“怎么又是你? 这次我东西收到了,怎么会投诉你呢? ”
我又被冤枉了一次。
哎,晕! 问题出在哪里呢?
手机显示我订的货已收到,可我并未收到,联系客服有错吗?“慌得一批”,不敢网购了,有点想念那些年在“田林”逛商店的日子。
1991年单位搬迁到徐汇区。 友人问及会说,哦,搬到“田林”了;同事们想买东西会说,去“田林”逛逛吧。
“田林”有很多新村,“田林”有一条街。田林新村作为工业区建设所配套的居住区始建于1957年。 20世纪80年代初, 田林地区被列为上海市新辟的12个居民住宅小区之一;田林路最初只是柳州路和桂林路之间的一段短路,虽然对于它的长度有三种说法, 但我觉得比较靠谱的描述是:田林路的主要路段(东起柳州路,西至虹梅路)全长约为1983米。
1987年,徐汇区政府着手建立田林路商业一条街,引入多家著名商店开设分店,商业设施开始沿田林路聚集。沿街商铺里商品琳琅满目,以服装和小商品为主,靠近桂林路附近则以美食街为主,田林路商业街的集聚效应显现,成为田林地区居民购物的主要场所,成为徐汇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田林”,“出圈”。
休息天,还是选择逛“田林”。“好又多” 超市里的商品如同它的店名,能耗去我大半天的时间。后来改了店名,但我发现大家还是叫它原名。 田林宾馆斜对面有首饰金店,最爱的是项链。 金店的隔壁有家店,堪比淮海路上的“妇女用品商店”,我和同事们称它是“田林”的“妇女用品商店”。一件花色体恤,68元。 后来在别的商店看到一模一样的要128元,窃喜,“拾到皮夹子”了。 喜欢“田林”。
如今,人们热衷网购。 网购是方便,大到冰箱微波炉,小到针头线脑顶针。 可是烦恼也来了:手机上看着蛮好的“宝贝”,等收到,未必就是。买两罐小核桃肉,一股哈喇味,退换货麻烦,直接扔。 想起以前在上海市第二食品商店(田林店)买的那真是又香又脆呢。 想念“田林”。
那天遇见一位快递小哥,忍不住把自己两次被冤枉的故事讲给他听,他给了我谜底:“只要有人打客服,我们就是算被投诉,就要扣钱的。 ”
哦,我恍然大悟。
呵呵, 啥时再去看看那条田林路,那条集购物、美食、娱乐于一体的商业街,那个伴随了我二十多年的“老伙伴”。
想念“田林”!

想念“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