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伟
我写过一篇文章:《繁复之美》。 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如果说简约之美是用一朵花代表整个春天,那么繁复之美则是用整个春天铺陈一朵花的渴望。 ”我以为,简约与繁复各有其美。 如今我想说的是清简之美,在我看来,清简比简约多了随意洒脱的意思,就是清清爽爽、简简单单。简约有点刻意为之,而清简是自然抵达。 清简之美,需要有一定年龄和阅历才能体会,是人生抵达某种境界之后的自然领悟。
搬了新家之后,我留了一间书房给自己。书房的风格极为清简,除了雪白的墙壁和一张原木色的书桌, 就是书橱里满架的书。我曾经喜欢在书桌上放一些小饰品,如今我的书桌上只剩一支笔筒。 我在书房里,与书籍倾心交流,与文字相濡以沫,美好畅快的感觉在缓缓流淌。我想起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在写作的时候, 只需要一张小桌子,一盏台灯, 一些稿纸或一台电脑,别的都不需要了。 这种方式,让他文思泉涌,很是受益。 我现在很能理解这种清简之美带给心灵的舒适与自由,屏蔽掉一切造成干扰的因素,舍弃了一切无关紧要的装点,清清爽爽,简简单单,如此便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你想要的氛围中。
清简的境界,是一个自然抵达的过程。就像一棵树,必然要到了秋天,才会叶尽一身轻。繁复之后是清简,豪华落尽见真淳,经历过繁华,才能体验到返朴归真的妙处。 比如在衣饰方面,我曾经特别喜欢华丽之美。喜欢色彩鲜明、装饰奇特的衣服,也喜欢项链、戒指、耳环之类的首饰。如今我更喜欢颜色浅淡、毫无装饰的衣服,至于首饰,也早已把它们束之高阁,很少拿出来戴。清简的生活,让我感到无比舒适,仿佛解除了一身镣铐一般自由。
清简之美,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简约,更是心灵的清简灵性。美国作家、 哲学家梭罗隐居瓦尔登湖期间, 陪伴他的是月光、清风、湖水、草木、鸟鸣。简朴的生活方式是他的追求,一张床、一张木桌、 三只凳子, 就是他的全部财富。他说,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的生活, 而心灵的必需品无需用钱购买。他在这样的生活中,静静思考,默默沉淀。结束隐居生活之后,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我想到了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 一瓢饮” 足矣,“回也不改其乐”。 还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晚年号“六一居士”。六一为: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再加上他一老翁。欧阳修到了晚年,大彻大悟,回归简单。 生活简单,心灵清简,未尝不是人生的大境界。
清简之美,人生至境。“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是清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清简,“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是清简……清简之美,就像淡墨写意画,用最俭省的笔墨,营造出最悠远淡然的境界。清简之美,并非只属于智者贤人。 只要你保持一颗素心,一样可以体验到。
如果可以, 你也可以选择一屋、一院、一园、两人、三餐、四季的清简生活,尽享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妙趣。 人生到了一定阶段,是应该摒弃繁复和奢华,摒弃虚荣和浮躁了。 为生命做减法,功名利禄如烟云,心灵自由是最真。顺应自然,顺应心灵,抵达清简之境。

清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