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这件小事,在冬天却藏着种种隐患,尤其是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 看看冬天洗澡被你忽视的那些风险:
1. 时间太长。洗澡时间过长,超过20分钟,易引起身体疲劳或心脏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当心。
2. 水温太高。 冬天洗澡时, 热水突然从头浇下来,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可能造成心脏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诱发跌倒,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
3. 门窗紧闭。 寒冷冬天,洗澡时关闭门窗能聚拢更多热气,但这么做室内会越来越憋闷,容易发生晕厥。
4. 过于频繁。 从传统医学角度看,冬天洗热水澡过多会打扰气血收藏,对气血本就亏虚的人来说, 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一个星期洗1~2天就够了。过度洗澡容易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瘙痒、抓挠,甚至影响睡眠。
专家建议,寒冬应少洗澡多泡脚, 泡脚的水温控制在38℃~43℃,水位没过踝关节,泡15~2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收好这份《冬日安全洗澡手册》, 可以大大降低意外风险。
1. 提前打开暖风。洗澡前15分钟开暖风, 可温暖浴室;洗完澡立刻擦干身体, 及时吹干头发。
2. 时间不超过20分钟。建议盆浴时长以20分钟为宜,70岁以上老人洗10分钟就可以了, 淋浴以3~5分钟为宜,每周洗1~2次即可。
3. 水温略高于体温即可。水温过高可使心率加快, 加重心脑血管负担,甚至引起休克。一般来说,洗澡水温以40℃左右为宜。
4. 回家后,过半个小时再洗澡。从外面回到家中,不要直接进卫生间洗澡,应休息30分钟至1个小时, 让身体逐渐暖起来后再洗。
5. 空腹或过饱时不洗。不宜空着肚子洗澡, 最好保持五六分饱的状态, 但也不宜吃得过饱, 避免洗澡时感到过度疲劳。 最佳时间以饭后2小时为宜,在洗澡前可少量吃巧克力,以补充能量。
6. 老人带个小板凳。老人洗澡前可以先在浴室放个小板凳,站累了可以坐着洗。若自己洗澡不要锁门, 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救助。
7. 及时保湿。冬天皮肤更容易干燥,洗澡后注意保湿,以预防皮肤干裂、瘙痒。便宜且安全的凡士林、尿素、硅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生命时报》)

请收好这份《冬日安全洗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