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区域名医”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治洁


■ 文/记者 殷志军 李瑾琳 徐喆衎 图/资料
她的诊室里挂满了锦旗,那是来自无数个家庭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激, 也代表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昏迷58天的植物人孕妇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男婴;82岁的输卵管癌患者时隔十年后笑着出现在诊室门口; 患者大出血休克时展现出的生死时速;“援鄂+1”宝宝的顺利降生等等。
作为荣获“上海市区域名医” 的市八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治洁, 在三十余载的临床生涯中,用实际行动守护女性健康,诠释医者担当, 累计完成妇科腹宫腔镜手术过万, 救治危重患者数百, 成为妇产科领域颇受好评的专家之一。 她的团队最近荣获2024年上海市妇科质控同级同类第一名。
高龄产妇来信致谢
2024年10月的某一天,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 一位新生命在市八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全程精心呵护下, 战胜重重难关,顺利降临到这个世界。这不仅是生命诞生的胜利,更是医患信任以及生命守护的坚守与奉献的美好见证。
一位新妈妈(钱女士)通过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信件,向市八医院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在信中,她回顾了自己在孕期中经历的挑战, 以及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为她和宝宝提供的全方位保障。
钱女士的孕期并非一帆风顺。 她怀孕时面临诸多高危复杂问题: 高龄妊娠、 辅助生殖(IVF)、孕早期严重呕吐、孕18周后胎膜早破, 以及孕晚期的中央型前置胎盘等。 每一次的诊断和每一项检查结果, 都让她感到不安, 但正是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专业团队, 以精准的医疗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 确保了她和宝宝的安全。
在面对前置胎盘的风险时, 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始终站在第一线, 进行严密的监测与管理, 确保每一步治疗决策都以母婴安全为核心。 学科带头人王治洁主任以及陆杲川副主任、施慧静医生、李旭红医生、胡江珊医生等组成的团队,针对孕期每一个复杂的环节,都提供了精确的指导与治疗方案,确保了妈妈和宝宝的平安。
新妈妈在信中写道:“正是因为有了你们, 生命才能无畏地降临;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人间才充满了温情与希望。”这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更是对她们在保障母婴安全全方位所做努力的肯定与赞誉。
她是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现任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更年期保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专科分会委员等多个头衔的王治洁主任, 始终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妇产科临床工作, 在区域内率先开展3D、单孔等各种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覆盖率90%。 在她的引领带教和全科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 八院妇产科获上海市妇科四级腔镜资质单位, 先后获徐汇区医学重点学科、 高峰学科及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
作为徐汇区妇科质控组长, 王治洁主任紧紧按照上海市妇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规范, 依托徐汇区医学会注重质控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健全各病种的诊治规范及提升内涵质量; 借助医疗联合体提升二级医疗水平, 促进民办医疗机构的规范治疗;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妇女病普查,增强防治结合; 全覆盖提高区属医疗机构的妇科学科诊治能力;加强督导扶植专科亚专科的发展,带动了区域整体学科发展,连续6年获得上海市妇科质控优秀组长。
成功救治卵巢癌患者
五十多岁的患者布女士来自江苏。 2023年11月上旬,因腹胀绝经后阴道出血到江苏某医院就诊,B超提示双侧附件区囊实性包块、转移性病变可能。得知这个噩耗, 布女士家属随即找到八院妇产科王治洁主任,希望能得到她的医治。 在进行全身PET-CT等相关检查后,她被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可能,腹盆腔腹膜多发转移瘤,部分肠壁受累可能,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能, 需要马上收入院进行治疗。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早期往往缺乏临床表现,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肿瘤标记物, 诊断较为困难,70%—75%的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是晚期。 术前, 王治洁教授邀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滕银成教授、 外科秦贤举教授以及病理科、肿瘤科、麻醉科、 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对布女士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制定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11月30日, 滕银成教授主刀,与王治洁主任共同协作,困难钝锐性分开癌性粘连后,为布女士切除了子宫和双侧附件及淋巴结,并进行大网膜、阑尾切除,同步进行“卷地毯样”腹膜病灶切除。术中,外科秦贤举教授上台探查, 与普外科傅骏副主任医师共同将结肠肿块切除, 部分已有病灶转移的肠段切除,同时行肠管断端吻合,避免后期出现肠梗阻等症状。最后, 滕银成教授再次接力仔细探查盆腹腔,切除肉眼病灶。历经数个小时后, 经团队同心协力,手术终于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