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一般来说这时寒潮南下频繁,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大部分地区呈现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此时特别要防寒、暖身、补益。
防五寒———
肺、腰、颈、鼻、脚
防肺寒:喝热粥
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 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 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 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 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防腰寒:双手搓腰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颈寒:戴围巾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戴围巾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 不但能挡住寒风, 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防鼻炎:冷水搓鼻
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可以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防脚寒:常做足浴
足浴:水温最好在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吃五物———
桂圆、红枣、姜枣茶、八宝饭、酸性食物
桂圆:暖心
桂圆是暖心补血的佳品,小寒到大寒期间天气冷,建议经常在家炖些桂圆粥。
红枣:护肝
红枣虽普通,但富含微量元素,有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效,并能调整免疫功能紊乱。
姜枣茶:暖身
姜枣茶自古就是民间温胃祛寒的良方。 具有温中散寒、 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饮后能促使血管扩张,暖身驱寒,全身有温热感。
八宝饭:补虚
大寒期间适合食用八宝饭。 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酸性食物:护血管
大寒前后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适当吃酸性食物却很有益处,能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发生。
按五穴———
百会穴、期门穴、太溪穴、气海穴、关元穴
百会穴:降血压
百会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期门穴:疏肝解郁
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 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太溪穴:补肾气太溪是肾经的原穴, 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等功能,平时按揉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对治疗女性朋友手脚冰凉也非常有效。
气海穴:益肾精
按摩或艾灸气海穴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作用。
关元穴:强身健体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通过按摩、艾灸这个穴位,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