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金伟
在繁华的上海西南角,徐汇区斜土街道所辖的江南新村,那是我成长的地方,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小时候, 江南新村对我而言,如同童话世界一般。那些老旧的楼房,虽然历经风雨,却承载着满满的生活气息。 那时的我, 常和伙伴们在这片土地上尽情玩耍:滚铁圈、打弹子、跳绳、踢毽子、斗鸡、躲猫猫,笑声回荡在每一处角落。 每当夜幕降临, 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家的味道,是温暖,是无尽的回忆。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江南新村逐渐显露出岁月的痕迹。坑洼不平的道路,斑驳脱落的楼房外墙, 小桥流水也失去了昔日的清澈。 记得有一年夏天,大雨倾盆,雨水从破旧的门窗缝里渗入, 家中摆满了接水的盆盆罐罐。那时,我便在心中默默许下愿望,希望有一天,我的家乡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我的梦想成真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江南新村也迎来了新生。在区、 街道两级政府的大力投入和积极努力下, 使得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在街头巷尾, 平坦宽敞的柏油路、 水泥路取代了曾经的坑洼“弹硌”路、石板路,彩色人行步道为居民们铺设了一条条安全舒适的行走之路。 那些曾经的老旧公房,如今也焕然一新,穿上了崭新的外衣。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老公房还迎来了“电梯时代”,让老年人能够轻松上下楼,享受生活的便利。
但家乡的变化, 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 斜土街道注重提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江南新村等社区推广开设了“邻里汇”居民活动中心。 在这里, 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家庭医生”医疗服务,还能在这里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关注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空间, 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融合。
记得有一次, 斜土街道组织举办了书法比赛, 我作为共创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并挥毫泼墨, 书写下对家乡的热爱与祝福,最终荣获优胜奖。 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此外, 斜土街道还推动支持江南新村等社区充分利用空地, 开辟了“敬老亭”“口袋公园”和“袖珍绿地”。这些小巧精致的空间, 成为了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常常看到老人们在“敬老亭”里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口袋公园”里嬉戏玩耍, 这些温馨的画面让我深感幸福与满足。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南人, 我见证了家乡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更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深信,家乡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它将不仅仅是一个宜居的地方, 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社区。 它将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生活、工作、创业,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而我, 作为这片土地的一份子, 将永远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与感激之情,与它共同前行。无论未来走到哪里, 我都会铭记自己的根, 都会骄傲地说:“我是徐汇人,我爱我的家乡!”

- 标题导航
- 曹立强带队检查防汛防台工作
- 光启无碍 汇爱同行
- 黄酒撞咖啡,这家店有点特别
-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累计向上海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1182件,涉及徐汇区32件
- 全市唯一!来自“600号”的心理门诊落地社区
改革春风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