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韦一家与陈柏伟合影
文/记者 徐喆衎 陆翔 李瑾琳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领文明风尚,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向大家介绍徐汇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期望他们的故事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并把感动变成行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助人为乐模范★
陈柏玮:
居民区里有个“长腿叔叔”
陈柏玮,一位老党员、退伍军人、退休老教师,他资助贵州茂兰黎里中学二十多名学生完成学业;他还全身投入业委会工作,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公益力量,获得2023年徐汇区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称号。
一次偶遇,改变大山女孩的人生
2000年,陈柏玮到贵州茂兰旅游,途经瑶寨时发现一个个头明显比其他孩子高的小女孩,经过询问,陈柏玮了解女孩小韦(化名)家中情况,知道山里人家要供养两个孩子读书确实困难,又认为女孩读书没有什么作用,所以当地女孩辍学的几率非常高。经过陈柏玮与当地小学校长再三沟通,他说,“我来出资供小韦继续读书,确保她完成学业。”
就这样,小韦在陈叔叔的资助下,一路完成小学、中学和高中学业,2010年迎来了高考。陈柏玮又鼓励她报考上海的学校,出来闯一闯,可以有一番新天地。小韦最终如愿考上了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护士。现在的小韦,在上海安家落户,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她的陈叔叔。
热心公益,关爱助学乡村孩子
陈柏玮的热心和热情从未间断,当他了解到当地有很多类似小韦的女孩,他又与当地黎里中学校长商量,自愿助学,在以后的多年里,先后帮助了二十名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并全部考入大学,其中好几名考上了贵州大学。
退休赋闲的陈柏玮,当上了业委会主任。2022年6月,息村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襄阳公寓业委会组织小区孩子们为农村孩子募集图书,并在开学前将捐赠的1260册图书运抵江西上饶市鄱阳县团林乡西山景学校。陈柏玮感到,这次活动让孩子参与社区服务、锻炼社会技能,又帮助了乡村儿童,捐书助学,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延续。
立足社区,红色教育点亮孩童之心
一次社区退伍军人座谈会上,陈柏玮的发言让大家了解了他的从军经历,海南航空部队服役,参与了1974年收复西沙群岛的119海战。虽然陈柏玮平日低调,可居委干部一提让他在寒暑假为社区孩子们开展红色教育,他满口就答应了。
这场以“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做新时代有为少年”为主题的红色党课上,陈柏玮为孩子们分享了不同时代的英雄,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到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从革命斗争、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走向新时代,一幅幅历史画卷、一段段感人故事、一幕幕场景就浮现在孩子们眼前。陈柏玮讲得精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特邀为息村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讲师,多次为孩子们讲红色党课,还在主题党日为社区老党员讲课。
★见义勇为模范★
鲍以琳:
奋不顾身勇救人 护佑居民如一日
鲍以琳,上海市荣庆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保安,从陆军野战军退伍后,在保安岗位上7年多,兢兢业业、热心助人,始终将居民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2023年他奋不顾身救人的故事被多家媒体报道,获得2023年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徐汇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今年,他还被评为2023年徐汇区道德模范(见义勇为)。
奋身救人,彰显军人本色
2023年6月18日13时05分,天正下着大雨,在华东花苑居民区河道边钓鱼的居民发现水里有个黑色的影子,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个人!“不好了!有人跳河了!”“来人呐!”“快去找小鲍!”居民们的第一反应是向华东花苑居民区的保安队长鲍以琳求助。鲍以琳当时正在吃中饭,听到有人呼救后立即扔下筷子跑了过去,把手机交给围观的居民后,一头跳入水中。
当鲍以琳游到落水女子身边进行救援时,女子却强烈地抗拒,他只得一手托起女子,一手划水,还不停地安慰女子不要轻生。河水深达4米,加之大雨,水流湍急;水面与岸壁成90度爬不上去;河堤周围的淤泥又极深,一脚踩下去,大半条腿陷进去,完全借不到力……但鲍以琳一直坚持用力托举着女子,有的热心居民把鱼竿伸下去想把他们拽上来,有的居民辗转联系河道治理队派出搜救船,经过水中20多分钟的营救和等待,最终,鲍以琳与前来增援的群众齐心协力地把落水者营救上岸。
对于自己奋力救援的事情,他表示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看到危险挺身而出,这是人民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坚定信念,也是镌刻在血液中的本能,更是作为保安队队长的职责和担当。
“有事找小鲍”,保障居民安全不含糊
华东花苑是一个有着2000多户居民的大型住宅小区。作为华东花苑物业服务中心的保安队队长,7年多时间里,这里没有一次火灾、没有一次偷盗,这些都离不开鲍以琳的付出。鲍以琳在完成安保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志愿做了许多工作以外的事情,为居民区里的孤老送餐上门、居委工作人员搬不动重物时会上前搭把手、下班后也会帮老年居民拎重物……他是居民们口中亲切的“小鲍”,是社区居委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还是物业服务中心的中坚力量。
那次,华东花苑居民吴阿婆找到居委会,因为家里儿子有小儿麻痹症,家住六楼的她实在没办法了,孩子要去医院看病,下楼真的不方便。鲍以琳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来到吴阿姨家里,早上把她儿子背下来,下午再抱上楼。一周多的时间,鲍以琳就这样上上下下十来次,为了上下楼安全不摔倒,他总是小心再仔细,让吴阿姨感动不已。
★诚实守信模范★
华建军:
以诚待人暖人心 以信立业显初心
华建军,上海徐汇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晶汇环卫分公司安设部电工。面对突发捡拾到的财物不仅物归原主,还谢绝了失主的谢礼,在平凡小事中身体力行着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荣获2023年徐汇区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称号。
一次拾金不昧行为,展现平凡人的高尚品德
2024年4月4日那天,华建军参加单位组织的“固全”志愿服务,走到漕溪北路南丹东路路口时,发现路边一个袋子,他打开一看,除了一些日常用品外,竟然有整整3万元现金。华建军想到失主丢了这么一大笔钱,肯定非常焦急,他当即上报公司领导,并拨打110,最后将包裹交给了民警。事后,通过民警信息比对,确认丁阿姨夫妇是这笔钱的失主,顺利把现金归还。
没想到,过了几天,老夫妻俩找到了华建军所在单位上门感谢,这失而复得的钱可是他们的救命钱。原来这笔钱是老两口半年的积蓄,这次为了给老伴看病,刚从银行取出来,装在袋子里放在车篓里,还没到医院突然发现钱不见了。心急如焚地报了警,在警方反馈下,很快就把钱找回来了。夫妻俩为了感谢华建军,特意拿出酬金给他,但都被他谢绝了,华建军拾金不昧的品德打动了丁阿婆夫妻。后来,夫妻俩特地送来一面锦旗,“品德高尚、拾金不昧”正是对华建军的平凡善举的真实写照。
一点一滴的务实担当,获得一致信任
华建军作为晶汇环卫分公司安设部电工,从2016年进入环卫行业,他始终秉持着勤勉尽责、踏实敬业的准则,华建军获得公司先进员工等荣誉称号。
2023年国庆当天,公司在徐家汇作业场地突然整体断电,需要华建军紧急加班维修。他二话不说,从松江的家中赶到单位,仔细排查故障来源,终于发现是地下电缆线发生了故障。由于是节假日,新的电缆线要到当天下午才能送到,为了不耽误其他工作进度,华建军一直守候在单位里,等电缆线一到,他立即爬上屋顶,开始布线工作,直到晚上6点多才把线全部接好,恢复正常用电。恢复用电后,他还仔细巡查各个部位的用电情况,避免断电给电器带来损害,埋下安全隐患。
以诚待人、以信立业。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华建军都用那份善良、坚守和担当,照亮了人生道路,成为诚实守信的践行者,更是用这份光亮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敬业奉献模范★
孙嵘捷:
默默坚守,点亮小区每个角落
在枫林街道宛南六村,有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点亮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他就是刚刚获得徐汇区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称号的枫林街道宛南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嵘捷。
小区品质焕然一新
从2020年孙嵘捷担任宛南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后,在他的带领下,宛南六村的43个门洞已经全部完成了电梯安装并投入使用,这对于60岁以上老人占比约45%的社区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福音。
在完成小区全部电梯安装后,孙嵘捷的工作重心始终放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小区整体品质上,着眼于小区“三旧”变“三新”工程与加梯工程统筹推进。
孙嵘捷通过多次走访调研,了解到居民们对于交流、活动空间的渴望。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孙嵘捷与“三驾马车”及居民代表共商共议,决定将原本功能单一的居委办公点楼上楼下的会议室进行翻新,腾出更多空间给居民使用。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小区陆续完成室外环境提升和附属设施完善,包括门头改造、围墙粉刷、绿化提升、沥青路面铺设、非机动车棚修缮、公共晾晒场地增设等。这些改变进一步提升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让宛南六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孙嵘捷表示,计划今年小区强电管线入地后,整个小区“三旧”变“三新”工作就能收尾。
软件治理不断创新
孙嵘捷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被授予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度徐汇区“十佳”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称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孙嵘捷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的辛勤工作,是他排千家忧、解百户难的真诚付出,是他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心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定信念。
在孙嵘捷看来,服务好群众离不开软件治理方面的创新,他在“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建设上不遗余力的基础上,形成了“六个一”工作法(即看望一次居民,交一个朋友;进入一个家庭,了解一个心愿;解决一个问题,凝一份人心),再到如今力推的六善理念(善治、善学、善养、善艺、善育、善邻),他打造的楼组自治组织,每天必访孤独居的老人,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孙嵘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社区、对居民的深情厚意,他是小区的守护者,是居民的贴心人,也是社区最温暖的光。
★孝老爱亲模范★
谢歆:
为爱坚守,平凡中的美好
在2023年徐汇区道德模范(孝老爱亲)谢歆的心中,“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捧一颗真心和真情,温暖家人,含一腔热情和担当,服务社区,在平凡生活中演绎最真实的美好和幸福。
崇德向善,孝顺父母
谢歆和丈夫李跃超,均是独生子女,组织起家庭后,她主动提出把远在河北的公公婆婆接到上海来同住。“生活在一起,才能体会彼此之间的包容和尊重。”谢歆说起和公婆同住,满是感激和幸福。面对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谢歆选择多倾听老人的需求,尊重并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八年同处一室,她和公婆之间从来没有隔阂,与丈夫的家人也相处融洽。“婆婆是我们家的主心骨,最是公正和无私;公公是后勤保障主力军,我们做公益活动中的很多道具都是他一手完成。”谢歆对公公婆婆真心实意的付出,公婆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谢歆的奶奶住在同一个小区,只要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婆婆第一时间就会送一份给奶奶,再陪老人说说话、搓个麻将,这样的日常是愉悦的、满足的。作为子女,谢歆一直感恩于双方父母对这个大家庭的付出和奉献。所以,用心去关心父母,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绪,就是她所能做的真正孝与顺。
用心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谢歆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她对子女的教育自有方法。她提倡“放养式溜娃”,从小就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走、多看、多学,孩子们不单喜欢跟着谢歆作公益,更体会着家庭之间浓情暖意。
在兄妹俩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也会有分歧和矛盾,但关键在于如何统一家庭战线,并共同去面对和解决。她每天都会挤出时间陪伴孩子阅读,拓宽视野、提升知识面;让孩子穿着缝补过的校服去学校,家里人“统一战线”,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和珍惜物品;从小兄妹俩都是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从没让父母或爷爷奶奶等帮忙,养成了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让谢歆养成了每天为孩子们写下千字日记的习惯,这一写就是整整七年有余。
投身公益,惠及社区
正是因为在和孩子的绘本阅读中,让她萌生了想要将家庭教育理念惠及到更多家庭的想法。2015年,她以兄妹俩的小名为命名的社会组织成立,并先后在华泾镇、漕河泾街道等地开展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活动。一直积极投身于社区教育中的谢歆更擅长于建立“滚雪球”式的亲子共读模式,并成为独具特色的便民、利民、惠民项目。她也期望能将成功的模式复制到更多的居民区,让更多的亲子家庭能够从中受益,带动更多的家庭加入到公益服务的队伍中。